微博是网络及时发布信息的一种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接受信息,实现及时分享。由于其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视角的现场直播方式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微博的聚合与裂变使其迅速成为社会公众舆论焦点的集散地,对微博舆情的引导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新视域,给社会管理带来新挑战,同时也考量着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微博舆情传播具有快捷化、草根化、个性化的特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情绪化、散乱化、随意化的不足。面对这个新兴的民间舆论场,当今对其管理中存在着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微博舆情监测不力、微博舆情处理不当、微博舆情参与度不高,因而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思路、如何采用新的管理方式,从而营造一个公平、正义、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已迫在眉睫。为做好微博舆情的引导,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微博舆情管理理念。对于微博舆情,管理者不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要将其视为社会管理的新工具、新途径。政府不仅要完善对微博舆情的管理,更要积极地参与到微博舆情中来。及时传达真实声音,塑造权威官方形象、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从而打开微博舆情管理新局面。
2.完善日常的政府信息微博发布机制。当前政府微博已成为政府引导微博舆情的新途径,政府和官员开通微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以政府机构名义开通的官方微博如“微博云南”、“平安北京”等已成为一种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以实名身份开通的官员微博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原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等。这些政务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与民众直接对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微博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是官民交流方式的一种创新,理应大力提倡。除了以机构和官员个人名义开通微博以外,还应开通新闻发言人微博,形成有效应对网上突发事件、引导网络舆情的新格局,形成微博舆情正能量。
3.提升微博舆情收集、分析并进行处理的技术水平。官方微博可租用或购买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从技术上保证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培养专业的舆情观察员,借助定量和定性分析实现对微博舆情的的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收集民意,发现政府工作中的不足和舆情苗头,并且及时提交各相关部门以便妥善解决。
4.建立微博舆情引导协同反应机制。当前微博舆情引导主体有三方力量,一是主政者和意识形态主管部门,二是大众传媒及其从业者,三是有关社会组织和意见领袖,三方力量应通过协同反应机制而形成合力。可由党委、政府牵头组建专门班子,媒体代表、相关组织代表和民意代表共同参与,增强舆情引导的协同性,使舆情引导的效果最大化。
5.提高社会管理主体微博舆情应对能力。微博舆情应对能力具体表现为对微博舆情走势的研判能力和运用微博与网民进行交流的能力。各社会管理主体应该熟悉微博的传播特性和规律,讲究微博运用的方式方法。在微博空间中遵循平等对话原则,掌控话语先机,注重真实可靠,力求生动活泼。应组建专业队伍,从人员上保障社会管理主体微博舆情应对能力;应通过各种培训方式,从素质上提升社会管理主体微博舆情应对能力;应加强考核和评估,从实效上完善社会管理主体微博舆情应对能力。
6.精心培育微博意见领袖。微博舆情场中的信息繁杂、真假难辨,有时让人无所适从,甚至陷入迷茫,不利于微博舆情的引导。微博舆论场中的“意见领袖”是微博舆情场中的一个中心节点,对微博舆情的发展和走势起着很大的作用。因而社会管理者要想更好地引导微博舆情,就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作用。加强与微博“意见领袖”的交流沟通与互动,把真实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他们,借助他们的转发来对网民的关注点和迷茫点进行引导。意见领袖如果有媒体接近权,他们往往会显得比较理性,应将微博意见领袖引入政协,纳入制度化参政议政平台当中。
7.营造理性微博的社会氛围。微博的草根性使得微博舆情带有宣泄性和非理性,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心态都会折射在微博舆情中。非理性的声音、非理性的表达有时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带来损失和危害。如果他们在社会中被边缘化,他们就会越激进,因此应将网民意见引入公共治理,比如听证会、领导人的会见等。把网络的评价制度延伸到线下的民意评价,通过民意调查和分析来强化各个部门的高效、公开和公正。应在全社会宣传提倡理性使用媒介的行为,加大对网民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引导网民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为微博舆情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