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我市三棵树中药材市场的建议
我市的三棵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始建于1991年,是1996年全国17家通过 “三局一部”(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卫生部)检查验收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是唯一的一家,承担着这一地区南药北运、北药南调的商贸任务。目前三棵树市场发展成为拥有150多户商家、实际年成交额3亿多元的批发市场,形成了立足哈尔滨、面向东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并辐射全国的经营格局,是我省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
一、三棵树中药材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三棵树中药材市场存在着定位不清、主体不明、组织化程度低、缺少中药饮片经营资质、交易方式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1、市场定位不清,主体不明,组织化程度低。国家政策鼓励和引导中药材专业市场走企业化发展之路,把药材市场按法人企业实施监管,并按照《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进行核准。但三棵树市场迟迟无法进行企业化转制,更无法作为法人申请到《药品经营许可证》。2003年7 月国家《开展中药材专业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禁止对中药材专业市场发放《药品经营许可证》,对已发放的《药品经营许可证》予以撤消,把中药材专业市场纳入企业登记管理范畴。此后河南禹州、重庆解放路等专业市场进行了改制,实行了公司化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中药饮片批发公司经营许可证,将中药饮片按《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 2007年4月国家药监局颁发《中药材物流公司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对药品经营及中药材物流企业提出了较高的准入条件标准。在此政策引导下,广东、四川、江西、安徽、河北等地对中药材专业市场也推进了企业化改造。而三棵树市场到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交易场所”的阶段,而没有提升到“经济组织”层面,只是成立了中药材协会这个松散的行业组织。大小商户以相互孤立的“个体”方式零散地存在着,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经营整体,造成中药材市场缺乏必要的整体营销和长远发展规划以及自律性质量保证体系。
2、缺少中药饮片的经营资质已经严重制约了市场发展。三棵树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过审批的项目仅限于中药材,未包括中药饮片。由于缺少中药饮片批发公司经营许可,证造成了市场的法定经营项目与市场需求的脱离,因为未经加工的中药材的市场销售量很少,市场需求主要是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饮片,消费者所使用的中药大多是中药饮片而不是中药材,中药制药企业采购的原料80%以上也是中药饮片。目前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只有三棵树市场不具备中药饮片经营资质,这给实际经营带来诸多问题,发展举步维艰。我市中药材市场只能与有饮片经营资质的外省厂家联营,其中大部分的利润被外省有经营资质的厂商和公司赚取了,而我们只得到了很小的差价。如果把外省商家在三棵树销售的中药饮片变为我们自己来销售,我市财政将每年增加1800万元以上的税收。缺乏中药饮片经营资质不仅损害了商户的积极性,更阻碍了药材市场的发展壮大,也造成本地税收流失。
3、交易方式落后,缺乏足够的经营场地和仓储物流配套设施。三棵树市场一百多家药材站和商行集中在桦树小区一层的门市,市场规模小,功能不完善。这种分散农贸市场摊位的原始交易方式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中药材流通的需求,与其他仓储配套功能设施完备的专业市场相比还属于初级阶段,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另外,由于药材市场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缺少集中管理的药材库存条件,每个经营者所经营的中药材大多都存放在自己的家中和临时设置的仓库,不具备药品仓储保管条件,缺乏必要的在库养护和管理,中药材质量不可控,从而给用药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二、加快发展三棵树中药材市场的意义
三棵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功能的发挥,对于我市整个中药材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不尽快解决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其他中药材专业市场加快发展的同时,三棵树市场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小。加快三棵树市场发展,把它建设成现代化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市场和全国重要的集散中心已经成为我市中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1、三棵树市场功能的发挥关系整个中药材产业链的发展。一是关系我市的中药材集散和流通。目前全国多家药材集散地的客商广集我市,收购地道药材,同药农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仅在尚志市韦河就有十几个商户长期收购中药材,有些商贩常因压价或不履行合同而损害农民的利益,仅此一项每年药材中间商就要多拿走几千万元利润。如果三棵树市场能够发挥中药材物流平台作用,不但农民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市场也能够发展壮大,我市中药材流通将多方受益。二是关系地道药材甚至整个北方地产药材产业的未来发展。我省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野生中药材物种达800多种。我市适宜种植中草药的土地面积较大,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我市中药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果三棵树市场能够发展壮大,将会带动地产药材的发展,提升北药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同时,促进我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目前,我市中药材价格和买卖信息平台尚未形成,仅通过中介无法做大交易规模。三是关系中药材采购企业的成本。由于三棵树市场不具备饮片经营资质,制药企业必须到外地进货,尽管有很多中药材品种是我市资源丰富的地道药材。如果三棵树市场具备了饮片经营资质,医院、药店、诊所,特别是制药企业的采购成本会大大降低。
2、各地中药材市场都在提档升级,三棵树市场发展时不我待。据了解,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的药材总量占全国药材供销总量的70%以上,年交易额达1700亿元,其中,安徽亳州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00亿元,成都荷花池、河北安国和广东普宁的年交易额均超过百亿元,而三棵树市场是其中规模最小、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都不尽完善的一个。近年来,各地中药材市场纷纷抓住中药材市场向现代化物流平台升级的机遇,通过扩建,谋划更大的发展空间。2005年,广州市投资近12亿元,改扩建清平中药材中心,新建的清平药业中心兼有交易商铺、中药材检验与监证中心、电子商务、信息查询中心、物流中心等五项功能。2009年交易药材近5万吨,占全国40%市场份额的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整体搬迁到成都国际商贸城,成为集药材展示、商贸、交流、洽谈、订单、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市场,2011年商务部在成都发布全国首个中药材指数“中国•成都中药材指数”,成为全国中药材市场的风向标。2011年5月蕲州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在原有市场基础上新规划了李时珍国际医药港项目,包括中药材及医药健康产品交易、仓储、中药饮片和中间体提取加工、技术研发和信息综合服务等建设内容,计划总投资30亿元,已被纳入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物流配送重点工程项目,同时建立国际中药材和健康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体系。
3、医药企业加快布局中药材市场。随着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品等中药产品的持续快速增长,作为其原料的中药材需求量将随之增长,从而使得中药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中药饮片行业年销售总额从2005年的165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512亿元,5年增长了2倍,年增长率均保持在30%以上,远远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中药材交易与医药商业相比利润空间较大,价格不断攀升的中药材让很多厂商看到了掘金的机会。康美药业从2007年开始先后在普宁投资建设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依托新开河公司整合东北人参资源及打造东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通过收购安国中药材市场和亳州中药材市场控制了国内四大中药材交易市场其中之二。南京医药则在辽宁西丰县、四川雅安、广东中山、新疆等中药材主产区布局中药材市场,目的更是谋划成为国内交易标准的制定者,而具有严格质量控制体系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发展潜力极大,其利润远远高于医药商业。
三、加快发展三棵树中药材市场的建议
1、明确中药材市场的定位和市场主体,引导市场走企业化发展模式。尽快让三棵树中药材市场转制成立“中药材市场经营管理公司”。市场中的商户以股份制或者股份合作制形式进行公司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建设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的大型医药集团,如哈药集团,来整合三棵树药材市场经营资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医药物流企业,并导入GSP管理体制系、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理念,使其真正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集中药材、中药饮片等集中展示交易和现货交易、质量控制、信息发布、规模仓储业、第三方结算、经纪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一流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集散市场。成立公司法人后,企业登记和《药品经营许可证》等问题将迎刃而解,在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整合资源,提升市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出台政策扶持中药材市场发展。一是政府在中药材仓储物流用地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在市场转型过渡期内给予商户一定的资金和税收扶持。二是通过举办中药材交易会、论坛等活动,提高我市中药材市场知名度。三是加强中药材种植户、专业合作社与三棵树市场中药材协会的联系,充分发挥中药材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四是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中药材、中药饮片经营人员的素质和准入门槛,同时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监管效能。
3、积极申报“中国哈尔滨重点中药材储备库”。2011年5月5日,国家商务部发布了我国首个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将整顿规范中药材市场,加强对有害物资残留和质量检验,建立中药材重点品种储备制度。建立这一储备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中药材市场价格及需求的大起大落。如同粮、棉、油、肉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一样,建立中药材重点品种储备制度也可以调节和平衡中药材市场,平抑物价。这为我市加快发展中药材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市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有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历史和资源优势,有中药材专业市场,具备建立国家级的重点中药材储备库条件。建议市政府组织力量研究国家政策,及早准备,争取主动,力争在我市建立国家重点中药材储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