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尽快在哈尔滨市冬季停止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建议
 
      乙醇,俗称酒精,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目前哈市市场上所有汽油都是乙醇汽油,乙醇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容易出现尾气雾化即排气管淌水的现象。
通过多年的使用,目前看来乙醇汽油不适合在北方高寒地区冬季使用,因为乙醇是亲水性液体,易与水互溶,车辆发动机工作后,产生水从排气管中淌出。一到冬天,路上的汽车排气管就一直滴水,使城市道路结上一层薄冰,易导致交通事故。一些坡路更是滴水成镜,许多车都爬不上去。在今年这个寒冬的年份,整个路面都成了镜面。很明显的现象是江南车行缓慢、堵车的街道路面上光滑如镜,江北车行通畅的路段情况要好一些。上坡路段车行缓慢形成了镜面,下坡路段稍好一些。
      另外,使用乙醇汽油后,汽车尾气排放的黑烟确实少了。但其经济型却没有体现出来。理论上使用乙醇汽油能降低成本,但实际反而更高。因为冬季使用乙醇汽油导致路面结冰,减缓了车速,延长了车在路面停留的时间,所以更加费油。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建议尽快在哈尔滨冬季停止使用乙醇汽油。



被并案件标题:乙醇汽油可否参阅供热的“看天烧火”
被并案件提出人:闫振辉
 


被并案件内容:
 

 
乙醇汽油可否参阅供热的“看天烧火”
                     
      随着汽车步入百姓生活,低碳环保,绿色能源应运而生,乙醇汽油即降低了成本,又可使资源循环利用(乙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作为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植物再次加工发酵产生乙醇)即使得不可再生的石油的消耗量下降,缓解了石油紧张又降低污染,但是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乙醇燃烧产生的水要多于汽油,这样路面结冰现象严重,尤其是在红绿灯的路口及其温度较低的桥面(没有地下的热量向上传导,所以温度较低)结冰现象更加严重。
      用一辆本田思域轿车实验,停车时其排气管向外喷水、下方用水杯接水,用了大约1分钟时间就接满了200毫升容量的水杯。以前使用的普通汽油是经过脱氧处理的,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乙醇则是一种碳氢氧化合物。氢和氧相遇,势必产生水。以大多数捷达出租车为例,装满油箱需要45升左右油。乙醇汽油是将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即乙醇占10%,汽油占90%,。可以通过化学公式计算得出,在完全充分燃烧的条件下,除去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45升乙醇汽油会产生42升水。也就是说,拿容量500毫升的普通矿泉水瓶来装,一箱乙醇汽油完全燃烧后理论上可产生80瓶水。
      回想哈尔滨全面实行乙醇汽油这些年间,很多出租车司机有明显体会:汽车尾气排放的黑烟确实少了,但使用乙醇汽油后总觉得“挺费”,一些出租车司机为此还特意算过一笔账:以前加一箱汽油能跑800公里,现在加一箱乙醇汽油只能跑600公里。
  经计算,同样是跑800公里,普通汽油需要45升,而用乙醇汽油则需要61升。由于乙醇汽油中含有10%乙醇,61升乙醇汽油中含有普通汽油54升。这比原来需要的45升普通汽油反而多出9升。
  虽然,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参考。但通过这个数据,在哈尔滨众多司机的体会中,在实际的实践中,使用乙醇汽油并没有达到节省10%普通汽油的目的。
  为什么加入乙醇反而用得更费?查阅相关资料,就乙醇本身来说,其化学性质比汽油更“活泼”。乙醇的热值只有汽油的64%, 在同等热效率下,乙醇汽油相比传统汽油所产生的燃料经济性要低,这正是出租车司机反复提到的“费油”问题。另外,乙醇汽油的沸点要更低,易产生气阻。由于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能腐蚀锌、铝等金属,对润滑膜具有破坏作用。由于乙醇的亲水性,油箱中水分长期沉积,也会降低燃烧效率,并影响到发动机的动力,这也 就是出租车司机提到的开车时感觉“使不上劲”。
      2009年12月23日,《科技日报》发表文章中称,美国斯坦福大学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乙醇汽油燃烧所产生的臭氧比普通汽油要多,因而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更大危害,这种情况在冬季尤其明显。在低温环境下,催化转换器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升温后才能对尾气进行“转化”,而这段时间已有大量尾气排放出来。乙醇汽油完全燃烧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与水,但如果不完全燃烧,碳、氢、氧不一定会反应出什么气体。
      每晚驱车行进在繁华的街道上,城市的灯光“倒映”在路面上,灯光与路面的倒影交相映照,异常明亮。过往的一些市民在薄冰的路面上踟躇前行,嘴里抱怨着“路面上全是冰,像镜子似的。”“天太冷了,想快点到家,可是这路,走不快啊。”
   这个冬天,连续几天的-20度的低温。哈尔滨市民感受深切的除了冷,还有慢。由于大多路段被一层薄冰覆盖,人步行走不快,车行速度也大为降低。目前车速一般为每小时30至40公里,在二环路等顺畅路段能达到50公里,在上下班交通高峰期甚至只有1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市民的时间大量被浪费在路上。通过比较,从武警医院经过新阳路——安发桥——大直街——海城街夏季大约10分钟至15分钟,现在至少25分钟。一些私家车主放弃了自己驾驶,而改乘公共交通工具。昨晚看见一辆公交车从商大至红十字医院经通达街新阳路口时等信号灯,车速大约20公里每小时,因为有一个缓坡,刹车歪歪扭扭痕迹大约30多米才停住。
  薄冰覆盖的路面降低了工作效率、生活效率,最令市民烦恼的是造成的车辆刮碰等事故不断。交警部门介绍,近期交通事故数量明显上升。几名出租车司机介绍,车辆打滑、刹不住车等问题导致他们这一群体的交通事故数量直线上升20%—30%。公交车、私家车都在处理交通事故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众说:排气管中滴水成冰
  冰面路是怎么形成的?很多市民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有自己的看法。
   今冬哈尔滨清雪清得非常及时,一般都在高峰时段车还没多的时候就清完了,效果有目共睹。但大多路段都有难清理的薄冰,在公交站台、上坡路段、十字路口等处路面薄冰更多,一看就是从汽车排气管滴出水后结成的冰。以前使用的汽油从排气管喷出的大都是气体,而乙醇汽油的酒精里含水,启车或正常加油时,这些水都从排气管里滴出来了,致使平坦的路面上结成一层薄冰。
  市公安交警支队一名交警介绍,今冬路面冰滑可能有融雪剂使用不当的因素,但通过在路面值勤,他们也观察到,在一些机动车的排气管里水珠一滴滴被排出来,滴在路面结成冰。这种现象尤以上坡路特别明显,因为上坡时车倾斜,正好水都滴出来。
  市环卫办介绍,在路面上,我们清楚地看到成点状或成片状的薄冰,很明显,这些都是机动车排气管中乙醇汽油燃烧后产生的水。对此,现在没有什么好办法,这种薄冰,机械清不了,必须要靠人工。
背景:试点推广乙醇汽油的理由
试点 9省均是粮食大省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按照国家标准,它是用90%的传统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的。
  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2004年10月1日起,哈尔滨地区所有中石油加油站销售的汽油全部更换为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开始正式进入市民生活。至今,已过了8年多时间。
  目前,全国乙醇汽油使用的地区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五省,以及湖北9个市、山东7个市、河北6个市和江苏5个市。这9个省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粮食大省。
  在粮食大省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专家指出,这里依据的是“资源就近原则”。乙醇的生产原料主要是淀粉含量高的玉米、甘蔗、小麦、高粱、薯类或植物纤维等。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转化,促进粮食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并最终维护农民的利益。
   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大宗粮食深加工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粮食使用效率,实现农副产品的增值气转化。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逐年丰收,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目前推广燃料乙醇每年需用粮食所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不大。
  乙醇汽油作为新型替代能源,符合我国能源替代战略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缓解了石油短缺的压力。
  节能减排的理论数据
  在国家有关部门试点推广乙醇汽油时,有一些节能减排的数据。中石油哈尔滨分公司相关人士给记者提供了这个数据:40公里/小时车速下,普通汽油耗油为5.89升,乙醇汽油为5.08升;90公里/小时车速下,普通汽油耗油为7.49升,乙醇汽油为6.97升。即乙醇汽油更省油。
      推广的理论理由还有:乙醇汽油的环保则是相对于普通汽油来说的,毕竟乙醇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相对较少,乙醇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含硫气体均低于传统汽油燃烧时产生的对应排放物,乙醇在汽油中的添加,增加了汽油中氧的含量,使其燃烧比普通汽油更充分,也更安全。燃烧过程中,一氧化碳排放量能下降30%以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能下降10%以上,从而能够改善汽车尾气排放,对减少大气污染、抑制温室效应及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尝试严冬不用乙醇汽油
   目前,乙醇汽油与哈尔滨的“矛盾”在于骤降的气温所产生的“冰问题”,而非“水问题”:冬季雪后,道路湿滑,汽车由于缓慢前行,排气管排出的水就会在单位面积内的路面上流下更多,致使在气温继续下降时水结成冰。这并不能说明乙醇汽油在低气温环境下能产生更多水,因而不适宜在寒冷地区使用。
  使用乙醇汽油是国家为了节约能源推出的政策,并非哪个企业和城市所为,因而使用中市民更多的是希望找到破解“滴水难题”的途径。
  市环卫办工作人员介绍,对这种薄冰,哈尔滨现有的机械设备清不出来,而国外也没有好的办法。现在想尝试使用在零下3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不结冰的融雪剂,但这种融雪剂很贵。
   一些出租车司机认为,使用乙醇汽油的目的是为了节能减排,然而,在寒冷的冬季,使用乙醇汽油导致路面结冰,减缓了车速,延长了车在路面的时间,不但更加费油,而且增加了有害物质的排放,再加之刮碰等事故不断,不但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还增加了大量人力、时间和物质成本,让人们对乙醇汽油抱怨增多,说明乙醇汽油不适合严寒天气使用。
 
 
                                           呼兰区教师进修学校   闫振辉 
                                                             2012 12





被并案件标题:关于冬季在哈尔滨市禁用乙醇汽油的建议
被并案件提出人:韩知众
 


被并案件内容:
 

      一、使用乙醇汽油给我市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

      哈尔滨市冬季使用乙醇汽油一直备受争议,由于车辆冬季使用乙醇汽油,排气管排出大量水滴,尤其上坡时,排气管内残存的水会全部流淌到路面上,把城市道路变成冰场,在坡路、交叉口路段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有时会使整条城市干道、局部城市交通陷于瘫痪,甚至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每年冬季,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单双号限行、区域道路限行、禁止后驱车辆进入坡路路段等非常手段来疏导交通。使用乙醇汽油还严重影响城市公交运营,增加了营运成本,给广大市民出行带来困难,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顽疾。随着2013年1月1日,新的交通法规扣分规则实施后,对交通违规事件的惩罚更加严厉,累计闯灯两次将被取消驾驶资格。由于道路湿滑,紧急刹车比较困难,所以极易出现越线停车的现象,导致交通违规事件频发,极易引起民众的不满,从而引发深层次的矛盾。
      二、建议禁止冬季使用乙醇汽油
      由于此事关系到近百万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建议市委、市政府积极向上级反应情况,切实采取措施,禁止哈尔滨市冬季使用乙醇汽油,并加快推进NG等更具实用价值的汽车清洁燃料,为市民创造一个清洁、安全的城市环境。



 



  被并案件标题:关于我市冬季汽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提案
   被并案件提出人:黄明

被并案件内容:
 
      哈尔滨地处寒地区域,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度,2013年寒流次数及降雪量增多,低温天气下,汽车排气管排出的尾气水滴遇冷结冰,形成冰面道路,造成车辆刹车失灵,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也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建议我市冬季取消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改用无铅清洁汽油。




被并案件标题:关于我市中心城区机动车辆分季节使用乙醇汽油的建议
被并案件提出人:范华

被并案件内容:
      这个冬季哈尔滨市的路面,尤其是有信号灯的路口,浮冰状况着实令人堪忧,车辆起步困难,行驶缓慢,给市民、企事业单位和外来客商的出行造成了诸多不变,出行时间较其他季节要高出数倍甚至十几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安排,
分析原因,以下几个现象需要特别关注:
      1. 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迅速,冬季使用乙醇汽油向路面的排水量也随之迅速增加,造成路面浮冰长期不能融化、升华。
      2. 车辆时速最高不过30到40公里,坡路更慢,车在路面上时间长,即增加向路面排水,又增加单位油耗和尾气排放,再加上车辆折旧因素,严重违背低碳环保的发展战略。
      综合考虑,我市冬季车辆使用乙醇汽油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难以估量。另外,这种出行难给外来客商心里造成了很大的阴影,抵消了我市的招商引资优势,严重影响了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建议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
       1.召集各方面专家对我市车辆冬季使用乙醇汽油算一笔经济帐,是节省了还是更浪费了。
       2.建议我市机动车辆在中心城区冬季限制使用乙醇汽油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您是本站第 次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