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龚岩建议:塑造高辨识度哈尔滨品牌,激发文旅新动能
背景
哈尔滨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大都市,拥有文化、旅游、美食等丰富的城市IP资源。随着第九届亚冬会成功举办,让世界领略了“尔滨”的独特风情,但还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能引发广泛共鸣的城市IP形象。
建议
建议打造红色文化、黑土地文化等城市IP形象,塑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城市核心名片,建立人和城市IP之间的情感纽带。深入挖掘“东北抗联文化”“闯关东文化”“黑土地文化”“机械制造文化”“金上京文化”,将城市的“精气神”高度概括浓缩于一身,提炼哈尔滨作为共和国长子、首个解放大城市的独有特征,差异化打造“红色之都”和“机械创造之城”,挖掘其中的红色记忆,积极创作戏剧、音乐、影视等经典作品。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立体式营销;举办冰雪音乐会、重大冰雪体育赛事、太阳岛文化节等活动,将音乐与冰雪元素、消夏时光完美融合。同时,探索与同样具有“红色基因”的城市合作交流,共同打造城市IP,比如,与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上海开展交流活动,在“七一”建党、“十一”国庆来临之际,由官方媒体设计打造《找寻》系列直播节目,形成南北互动的良好氛围。依托冰城独特的建筑形象,从建筑地标特色挖掘、品牌形象设计、宣传推广等方面入手,结合建筑特色与城市魅力制定口号。此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打造影视创作娱乐休闲基地,创建类似“北京环球影城”样式的大型娱乐基地,推动冰雪旅游与体育、教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哈尔滨在国际国内各个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