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立论

市政协委员侯建鹏建议:把“赛事遗产”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
发布日期:2025-02-19

      市政协委员侯建鹏建议:把“赛事遗产”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

      背景

      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打造了一批一流的冰雪运动场馆。大型赛事后场馆的可持续运营一直是全球性难题。各类比赛场馆既要发挥其专业价值,服务竞技体育,也要融入城市发展脉络,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文旅融合、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推动其从“赛事遗产”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将亚冬会场馆打造成“永不落幕的冰雪大舞台”,为全球大型体育场馆利用提供“中国方案”。

      建议

      (一)立足冰雪核心功能,延伸多元业态。与国际冰雪组织合作,申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保持场馆专业属性。向公众开放场馆资源,推出分时段、分区域的“惠民体验”政策,开设滑冰、冰球、冰壶等大众培训课程,降低冰雪运动参与门槛。打造青少年冰雪运动训练基地,与学校合作开展“冰雪进校园”活动。创新“冰雪+”复合场景,将场馆融入城市旅游线路,开发“冰雪场馆参观+赛事体验+文化展览”一体化产品,结合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等景点,形成特色冰雪旅游IP。利用场馆空间举办冰雪装备展、冬季运动产业论坛、冰雪艺术展等,吸引企业投资和游客消费。在场馆内设置冰雪主题艺术装置、沉浸式光影秀,策划冰上舞台剧、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增强场馆吸引力。

      (二)破解季节性限制,实现全周期运营。采用可拆卸式保温材料、高效制冷系统和人工造雪技术,延长冰雪场馆的运营周期。开发“冬冰夏用”模式,夏季通过铺设仿真冰面或开设轮滑、陆地冰球等项目,维持场馆利用率。部分场馆可设计为可转换结构,非雪季转型为会展中心、演艺场馆、全民健身中心等。

      (三)强化科技赋能与绿色转型。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能耗监控、设备智能维护和预约系统优化,降低运营成本。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制冷剂,减少碳排放。建立冰雪融水回收系统,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四)构建市场化运营机制,激发活力。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国际知名冰雪场馆管理团队,或与国内成熟运营商合作,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开发场馆IP衍生品、冰雪运动保险、会员制服务等,拓展收入来源。

      (五)强化政策保障与区域协同。制定《后亚冬会冰雪场馆运营专项规划》,明确场馆功能定位与责任主体。出台税收减免、场馆运营补贴等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冰雪产业。

      联合东北三省其他冰雪资源富集城市,共建“中国冰雪走廊”,联合推广冰雪旅游线路与赛事IP,实现资源共享。借鉴挪威利勒哈默尔、韩国平昌等冬奥城市的场馆再利用经验,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人才培训和项目对接。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