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市甲醇汽车产业发展 激活绿色循环经济新引擎
建言献策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循环经济对哈尔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提档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部分资源枯竭和产业升级滞后,更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新能源汽车赛道已经成熟,依托传统汽车产业布局,推动我市汽车产业转型,特别是推广甲醇汽车应用,有利于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一、甲醇汽车对节能降碳的重要作用
(一)车用甲醇燃料的特点。甲醇(CH₃OH)是一种结构简单的饱和一元醇,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甲醇燃料通常指M15、M85和M100,甲醇比例分别为15%、85%和100%。甲醇作为车用燃料具有三个优点:一是甲醇辛烷值高,抗爆性能较强,通过增大发动机压缩比提供发动机热效率;二是甲醇含碳量低且含氧,燃烧速度快且充分,污染物排放较汽柴油少;三是常温下为液态,与汽柴油理化性质接近,便于储存、运输和加注。同时作为车用燃料也有三个缺点:一是甲醇汽化潜热值较大,发动机低温启动性较差;二是甲醇具有一定腐蚀和溶胀作用,需要对汽车零件进行改进;三是甲醇热值较低,同等续航里程下燃料消耗量增加,需要燃料箱体积更大。
(二)甲醇制备技术进展。甲醇制备来源广泛,可由煤炭、天然气和焦炉气等化石燃料合成,也可用秸秆等农用废弃物、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制备。其中煤炭等化石燃料甲醇制备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甘肃兰州年产1000吨甲醇、河南安阳年产11万吨甲醇等相关项目已陆续投产。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2022年全球甲醇总产能达1.89亿吨,中国产能超过1亿吨。甲醇市场下游以甲醇制烯烃、醋酸销售占比50.59%,甲醇燃料销售占比15.66%,随着船舶及车用清洁燃料应用增加,预计甲醇燃料需求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三)甲醇汽车产业现状。我国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车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相继研究成功M15、M85、M100生产技术并投入运营试验。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经验积累,吉利、东风等国内整车制造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已掌握了甲醇燃料供应系统、低温启动系统、耐醇/耐腐蚀性部件制造、低摩擦等关键技术和工艺。我国甲醇汽车市场推广尚处于小规模探索阶段,市场集中度较高。工信部已分18批公告发布9家甲醇汽车生产企业和47款甲醇汽车产品,包括轿车、自卸车、牵引车、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汽车、甲醇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汽车等系列车型。甲醇汽车推广主要在山西、陕西、甘肃等有甲醇汽车运行经验的地区,以及新疆、内蒙古等矿产资源较多且寒冷的地区,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征。当前我国甲醇乘用车运营总量约3万辆,主要在出租车、公务用车等领域,商用车运营总量为3000辆,主要用于重卡等领域。甲醇汽车购买成本、使用成本都较汽柴油、电动车具有一定经济性,甲醇燃料加注站可充分利用现有汽柴油基础设施。
二、推动我市甲醇汽车产业发展,实现绿色能源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稳步推进甲醇汽车试点推广,提高公众认知。甲醇汽车已经在全国部分区域市场化推广,市场认知度和认可度逐步提升。甲醇燃料的生产可以带动黑龙江省秸秆和煤炭等循环经济发展。利用现有汽车产业集群的成熟基地,推进甲醇汽车在我市进行试点试用。加大甲醇汽车宣传力度,增进消费者对甲醇汽车的认知认可。
(二)政府牵头引领,企业密切合作。政府发改委、工信部门牵头指导,组织相关高新协会、重点企业参与,评估论证甲醇燃料、甲醇汽车在市内生产建设布局方案和适应性分析,制定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通过政企合作联动和政策支持,激励企业加快甲醇汽车和甲醇燃料技术研发、生产推广,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煤炭、秸秆等原料的循环经济发展。
(三)盘活存量资源,加快科技共享合作。整合长安福特哈尔滨分公司、龙江客车等现有汽车企业和资源,对汽车产业集群进行合理配置、盘活和利用。通过引入国内甲醇汽车成熟企业,利用新技术和新资金,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加强校企、科研院所科技合作共享,完善升级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和配套设施的技术改造。
(四)发挥科技金融的牵引作用。建立甲醇汽车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甲醇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科技金融体系对甲醇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来源:民建哈尔滨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