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立论

市政协十四届十一次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发布日期:2024-06-28

加快建设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 李边卓

  政协之声

  哈尔滨是“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城市之一,也是我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之一,拥有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建议加强政策支持,一方面落实好国家关于资源利用的政策措施,比如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力度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创新市级层面的政策支持措施,加强对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的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将项目建设用地纳入规划用地。抓好“双新”行动,近期市发改委围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部署,制定了《哈尔滨市回收循环利用实施方案》,随着“双新”行动的落地实施,哈尔滨市在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将取得更好的成绩。加强技术推广应用,围绕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点领域建设创新平台,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院校等组织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对接、交流培训等活动,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先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布局循环再制造产业为哈尔滨新质生产力增“绿”

——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一级调研员 徐树红

  政协之声

  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其作为朝阳产业被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哈尔滨市作为国家重要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也有国内起步较早的循环再制造试点企业,但发展相对滞后。建议放大试点成果,拓展我市轨道交通装备再制造先发优势,落实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提出的“配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研究完善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优化税收征管标准和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省市协调、央地协作,支持更多企业入驻“宜企拍”平台,推动其由行业内共建共享向跨行业互联互通拓展,助力其发展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平台。发挥综合优势潜能,推动我市机电产品再制造实现新突破,对我市涉及再制造研发和应用的有代表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再制造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进行针对性调研摸底,梳理现有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政策机遇,明确发展重点,布局再制造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

完善行业相关规范和布局促进报废车回收拆解健康发展

——民革哈尔滨市委员会

  政协之声

  近三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长,伴随汽车保有量的稳步增长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机动车的回收拆解规模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目前我市还没有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相关的管理细则,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管理机制。建议政府做好规划设计,保证市场有序经营,围绕产业优化升级这个核心,完善行业规范和监管,在土地、拟建园区布局、税收等方面配套规范行业发展,为汽车拆解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引进先进管理模式,不断增强我市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服务黏性、提高服务质量。采取“分拆集销”模式,延长产业链,成立我市机动车回收拆解协会,协调各个企业对拆解后的零部件进行分类集中,统一运送到产业园区。加强政府监管,防止报废机动车流失,加大对报废汽车拆解市场的治理力度,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准确掌握报废车辆的动态信息以及相关企业的工作情况,共同营造我市机动8车回收拆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氛围,根据我市报废汽车回收市场现状,适时向社会发布投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风险提示,以利于本行业在健康可持续的轨道上发展壮大。(发言人:市政协常委、民革哈尔滨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 谷欣)

推进污水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节约和减排降碳

——民盟哈尔滨市委员会

  政协之声

  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如降雨减少、地表水蒸发增加和人为因素如地下水过度采用、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等叠加,我市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建议因地制宜推动水循环利用,开发城市“第二水源”,以就近利用、优水优用、分质用水为原则,相关部门应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梳理现有污水处理厂现状、类型、分布,规划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管网,打通再生水输配“毛细血管”,强化污水收集管网外水入渗入流、倒灌排查治理,完善再生水输配设施,科学规划、建设再生水配套管网,打通再生水提升泵站及管网的断点堵点,打通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路径,扩大再生水管网覆盖范围。智慧水务精准管控,打造减碳替碳“最强大脑”。根据工艺需求,建立集散控制系统,依托网络通信和大数据管理,在关键工艺环节植入人工智能,形成智慧水务管理系统,科学评估再生水循环利用减碳替碳效能。健全激励政策,激活再生水利用“内生动力”,编制再生水利用规划、再生水置换收储交易管理办法,制定针对再生水利用企业的扶持政策,成立再生水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再生水产业发展。(发言人:市政协委员、民盟哈尔滨市委员会秘书长 李志敏)

引领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政协之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农业大市,我市耕地面积巨大,农业资源极其丰富,所产生的农业废弃物也多,应强化生物技术赋能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把农业资源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新动能新优势。建议协同推进,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整合政策信息资源,精准高效协调解决企业相关问题,健全多元投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强示范引领,整县推进示范区建设,建设可降解地膜、包装材料、土壤改良剂、有机肥等投入品示范试点和秸秆模塑产业园,辐射带动更多农民提高循环农业、绿色发展认知度。推动成果转化,培育壮大高值化利用全产业链条,加快对掌握核心技术、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企业进行创新模式推广示范,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突出利益联结,创新推进收储运体系建设,完善秸秆收储体系,健全畜禽粪污收储体系,建立“以废换肥”惠农模式,落实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强化科技支撑,持续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力,分级分类开展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黑土地保护等循环农业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发言人:市政协常委、市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所所长 王志宏)

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倡导“无废亚冬”理念

——市政协城乡建设资源环境委员会

  政协之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的决策部署,努力把本届亚冬会办成彰显亚洲风采、中国气派、龙江特色、冰城魅力的体育文化盛会,在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现哈尔滨的冰雪之美、运动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的同时,形成循环经济“无废”办赛理念加持国际赛事标准承办双模式。建议树立无废赛事理念,把循环经济“无废”理念融入亚冬会筹备、举办和赛后利用全过程,探索构建首个亚冬赛事“无废实施指南”。实行源头减量举措,实现“无废”概念在循环经济中场景落地,推行绿色住宿,倡导节俭餐饮,推行无纸办赛,推广可再生材料,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供应链,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赛事场馆装饰品优先采用可回收材料。推动循环高效利用,量身定制后亚冬循环经济路径,强化资源回收利用,构建办会物资的租赁共享体系,优化赛后场馆再利用,循环利用永久性赛事场馆设施资源,大力发展普及冰雪运动。持续弘扬“无废”理念,释放循环经济和“无废亚冬”叠加效应,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循环经济范式下“无废城市”建设,推广固体废物减量化做法、智能高效回收处理体系,将“无废亚冬”理念向学校、工厂、服务业等拓展延伸。(发言人:市政协委员、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副主任 金光泽)

  来源:哈尔滨日报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