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立论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发言摘登
发布日期:2024-05-20

  加强耕地养护 提升耕地质量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农工党哈尔滨市委员会

  建言献策

  黑龙江是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黑龙江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近两年,农工党哈尔滨市委会聚焦粮食安全,持续关注我市耕地质量,并成立专题调研组,研究探讨推进耕地质量提升的务实举措。

  一、我市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耕地质量水平总体偏低。目前,我省耕地质量平均比东北黑土区高0.13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相关资料显示,我市的耕地质量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耕层厚度均低于全省平均值。

  (二)全市耕地质量底数不清。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是制定各项土地管理政策及办法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市大多县(区、市)未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没有耕地质量等级的详实数据,测土配方施肥尚未实现全覆盖。

  (三)扶持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对农技措施支持不足。对有机肥的项目支持少,因高成本导致大规模推广和实施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呈下降趋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用于耕地地力提升方面的资金短缺。

  (四)耕地治理修复任务艰巨。在耕地治理修复项目中,侵蚀沟和坡耕地治理是两大难题,治理修复任务量巨大。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侵蚀沟治理项目各自为战,不能同步推进。

  (五)对耕地质量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多年以来,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导致土壤有机质消耗过大过快,土壤养分严重不足。群众对黑土地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个别地区仍有盗采盗挖和私自买卖泥炭黑土等违法现象。

  二、关于提升我市耕地质量的建议

  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对症开方、久久为功,需系统谋划、政策协同,需部门联动、合力推进。

  (一)强化责任落实,构建责任清晰、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一是建立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二是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发现监管机制。三是建立完善耕地保护执法和追责问责。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二)强化监测评价,健全耕地质量数据库。一是建立市级耕地质量数据中心,在全市范围内科学布设长期定位检测点,开展常态化监测,定期发布相关报告,为制定耕地质量精准施策和提供有效科学依据。二是健全耕地保护激励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奖励机制,开展耕地质量变化调查评价,公布评价成果,对耕地保护和质量改善突出的给予资金奖励。

  (三)强化示范引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为全市高耕地质量提升提供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二是整合国家、省侵蚀沟治理项目,集中优势资金和力量一次性治理。三是因地制宜做好休耕养地工作,对不适合作耕地的要休耕养地,提高林地覆被率,增强蓄水保土和抗蚀能力,防止耕地水土流失。

  (四)强化政策支持,大力推广农业适宜技术。一是加大农技措施补贴,统筹利用相关项目资金,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绿色种养循环等农业项目提高补贴标准。二是加大绿色防控措施补贴,确保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减少,有机肥施用面积逐年增加。三是支持种养结合项目建设,稳步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四是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发挥政策资金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和新型主体投入耕地质量建设和运行管护。

  (五)强化宣传引导,提升耕地质量意识。深入开展黑土地保护法宣传普及工作,强化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良好氛围。加大耕地保护执法力度,积极发挥网络媒体平台作用,形成上下联动、依法守土、依法护土的浓厚氛围。

  来源: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书面发言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