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率高效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民革哈尔滨市委员会
建言献策
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仍存在部分存量设施运行效率不高,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偏低,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升停车空间利用效率 缓解静态交通压力
(一)盘活新建住宅小区存量车位。近年来我市新建的住宅小区,均是按每户1—2个泊位标准配建的车位。由于大部分开发企业采取销售的方式,且售价偏高,造成地下车位闲置率较高,沿小区周边街路占道停车现象普遍。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开发企业采取“以租代售”等方式盘活存量闲置车位,让占道车辆“退路进场”,同时把地下停车场利用率纳入住宅小区验收和管理考评内容之一。
(二)提高公共停车场出入效率。我市大部分社会公共停车场和商业附属停车场均采取扫码支付的方式,进出效率不高。由城投统一运营的沿街停车场原本已建成了“城泊通”自动停车系统,此后却又改为人工收费的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建议将全市公共停车系统统一升级改造为车牌识别、自动缴费的方式,提高车辆进出场效率。
(三)加大停车空间错峰共享使用政策引导力度。采取网格化管理方式,将全市企事业单位和商业设施的停车空间统一纳入夜间共享停车系统管理,建立“智慧城市”停车指引系统,提高错峰共享停车利用率。
二、优化轨道交通接驳效率 提高运转效能和服务水平
(一)提高地铁站点停车设施供给和换乘便利性。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结构,统筹优化公交首末站、社会停车场与地铁站点的布局,推进“轨道+公交”网络融合发展,在地铁站点周边增加公共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提升衔接便捷性。强化轨道交通接驳,加快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的衔接设施建设,推进“地铁+公交”联程优惠,拓宽智能支付途径。
(二)丰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功能。我市地铁站点的服务功能相对单一,能与周边建筑地下空间相互联通的功能复合型站点为数不多,建议在今后地铁站点的建设中,充分考虑与周边商业建筑等空间联通的可行性,促进地铁经济发展。
(三)继续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按照我市轨道交通规划,2030年10条轨道线网,目前仅投入运营3条,在建2条,网络化覆盖程度较低,地铁运输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建议继续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逐步提升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和覆盖水平。
三、丰富街道空间复合型效能 塑造人性化街道空间
(一)提高街道人性化功能。统筹考虑沿街建筑使用功能和人群活动需求,拓展街道空间的购物、休憩等人性化复合型使用功能,提升街道空间活力与宜居生活品质。对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市主干街路,进一步完善人行过街设施,提升交通安全性。对以商业性、生活性功能为主的次干街路,结合道路绿化设置与沿街建筑性质,优化空间层次,增设健身步道、生活交往场所、商业与休闲活动空间。
(二)多杆合一优化街道复合空间。集约设置各类杆体和管线设施,实现多杆合一,做好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维护改造工作,拆除或归并闲置、废弃设施,推动主城区“三线”架空线路陆续入地。
(三)提升街道绿化精细化水平。针对老城区街区的实际特点,可采取乔木与移动式整形盆栽相结合的街道绿化形式,分割人行与车行空间,整体提高街道绿化的精细化水平。在有条件的街头巷角,采取微景观等处理方式,形成精致的街头小绿地。重要的景观敏感区域可采取局部地面艺术彩绘装饰、彩色立体斑马线等处理方式,提高城市公共艺术水平。
来源: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