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市政协委员 丛慧芳:加强妇幼医疗机构中医体系建设
 

  在2024年哈尔滨两会上,来自医疗卫生战线的政协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一科主任丛慧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加强妇幼医疗机构中医体系建设”的建议。

  我国妇幼机构集预防保健医疗于一身,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省市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三级保健网络,但由于各层级水平参差不齐,衔接不紧密,缺乏有效的指导和信息上的互通互联,妇保、儿保专业保健人员不足,专家型妇幼保健人员短缺,许多妇幼机构尤其基层妇幼机构难以承担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常规工作,直接影响到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二胎政策实施以来,群众对妇幼保健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丛慧芳认为,加强妇幼机构的内涵建设势在必行。

  丛慧芳表示,目前各妇幼机构主要以现代医学为指导,在保健与临床两大职能取向上往往侧重临床,而面向妇女儿童群体保健职能与方法比较弱化单一。中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了“治未病”理念,在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及疾病治疗方面建立起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妇女各个时期的保健措施、适宜技术及对儿童疾病预防及治疗方面,中医都具有简、便、廉、效的优势,是其他医学无法比拟的。各级妇幼机构若将中医理、法、方、药纳入到日常保健及治疗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对解决生殖障碍,降低孕期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妇幼机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妇儿专业的创办与发展,丛慧芳建议加强妇幼机构中医体系建设,可以从几方面开展。

  首先妇幼机构应联合妇科、儿科专家,引进中医人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编写、制定《妇幼健康管理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如“中医保健技术管理规范”“小儿推拿实施规范”等。同时,其要充分利用妇幼机构三级网络,深入社区传播中医技术及中医药文化,让古老的中医惠及于民,指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妇幼人群的健康水平。

  其次,妇幼机构应搭建中西医交融医联体,加强区域内中西交流技术帮扶,提高基层妇幼机构从业人员中医理论技术水平。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应用。

  同时,妇幼机构应开发妇幼保健治疗App系统,组织中医专家指导西医“西为中用”,从而切实提高妇幼机构服务水平及治疗能力。

  来源:科技日报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