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言人:市政协常委、黑龙江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兼中法学院副院长 祝洪章
我市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当前,生态环境约束、要素投入约束、调结构约束、病虫灾害约束、质量农业转型约束“五大约束”对我市粮食技术性增产带来巨大压力。
应高标准构建全链条节粮减损地方立法,通过立法明确粮食减损和食物再生利用目标,建立反粮食和食物浪费削减机制,压实主体责任,使粮食减损不再只是不被热衷的“隐性”成绩。建立粮食损耗调查评估制度和节粮减损标准体系,全面摸清粮食损失浪费底数,评估主要粮食作物减损范围,高标准制定完善绿色仓储、粮食适度加工、全谷物、新型粮机装备等在内的粮食节约减损标准体系。
应进一步强化消费前端节粮减损,夯实“种”的基础,改进“收”的装备,推进低温仓储工程建设项目,加快“智慧粮库”建设,推广新型专用散粮和成品粮集装运输装备及配套装卸设备,开展成品粮油过度加工专项治理,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做实做细消费环节反食物浪费,补贴“中央厨房”,加快主食配送中心和冷链配套体系建设,创建一批节粮中心和科普基地;设置反食物浪费社会“红黑榜”。
应加强节粮减损研发和配套投入,加大高校院所、企业节粮减损技术和设备研发的专项投入,加强“产运储加消”减损增效关键技术攻关,对节粮减损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融资、财税补贴支持,鼓励院校开展节粮减损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