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观看的艺术——读《看》有感| 哈尔滨市政协委员 高新红
 

  编者按

  《书香政协·冰城书苑》是哈尔滨市政协落实市委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决定的重要举措,是广大政协委员通过阅读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展示舞台,也是委员和界别联系群众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的互动平台。广泛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锻造民族整体素质的强基工程,是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永葆活力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坚决响应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倡议,积极行动起来,让读书学习成为每位委员的生活方式,让书籍带给我们知识和力量,让书籍不断滋养和丰富我们的人生。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愿我们书籍作伴,携手共进,使读书活动在市政协落地生根。让书香在政协飘荡,让书声在冰城荡漾,让书苑繁花似锦!

  书香政协市政协委员 高新红图片《看》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作者是英国艺术评论家、小书家、画家和诗人约翰·伯格。1972年他的电视系列片《观看之道》在BBC播出,同时出版配套的图文书籍,遂成艺术批评的经典之作。与《观看之道》相比,此时约翰·伯格的文字依旧敏锐、细腻、沉静,却不露锋芒。在“浮光掠影”间,从社会和心理层面解读了诸多现代艺术家及其艺术观念,虽然讨论的对象是摄影和艺术,但约翰·伯格的“认识艺术”和“观看理论”,字里行间充满视觉冲击,激发着读者的想象力,向读者展示出看的魅力。

  《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谈论动物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以及动物在凝视我们时的观看角度,对于历史变革中人类自身境遇的变化做了一个绝妙的阐释;第二部分记录了约翰·伯格对摄影与视觉传播的思考,并探讨了摄影如何实践其现代社会功能;书中的第三部分,作者则把焦点放在不同的“艺术表现”,来谈论绘画和雕塑等等。

  图片图片书香政协在我看来,首篇《为何凝视动物》是全书最精彩的篇章,对于历史变革中人类自身境遇的变化做了绝妙的阐释。动物的看、我们的看、以及我们如何去看动物,这些目光因为文化的作用已经变得截然不同。最初,动物是人类的“使者”“亲戚”,人和动物是平行的、同处世界中心,此时的人类既无知、又恐惧,但很快人类就在动物“隔着狭长的深渊互相凝视”的眼神中,体会到自身的存在。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动物的地位也随之衰微、边缘。约翰·伯格通过列举19世纪格兰维尔的版画、社会新闻和统计调查等,最终揭示了一个悲凉的事实……“对待动物的方法通常预示了对待人类的方法”。人和动物的相互凝视已经永远失落了,而为弥补这种损失建立的动物园,也是失败的,因为栅栏后的动物从人类那里承袭了漠不关心,它们扫视、侧视,视而不见。在动物们游移的凝视中,人类看见孤独的动物,也瞥见孤独的自己,深刻阐释了人类生存的深层次问题。

  约翰·伯格在本书的最后一篇评论《原野》中讲述了自己的生命体验。“你眼前的原野,就如同你自己生活中的视野一般大小”,不同形式、不同对象、不同结果的看,似乎都可以找到某种因果逻辑,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个人的观看角度。

  “生命不是走过一片空旷的原野”,草原上所有的变化----奔跑的狗、盛开的花、附近院子里母鸡的咕咕声……这些事件就因为在我们必须等待的那一两分钟里,使我们等待的那一两分钟因这种等待而产生了特殊的意义。我们所看到的以及还在看的事件都与原野有关。原野的存在是事件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先决条件,靠着事件之间的关联,所有的事件都可以被界定,时间跟空间上配合的恰到好处,也就在此刻,不经意的观察经验从内部敞开,产生了自己立刻察觉到的快乐,即“你眼前的原野就如同你自己生活中的视野一般大小。”

  阅读约翰·伯格的文字,余音绕梁,需要好好消化。其在书中提供的评论方法:从作品整体和细节来分析,从作者童年来分析,从历史发展来分析……对我们欣赏艺术品具有深远的启发性,让我们重新思考一种目光,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观赏者的看,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看,正如带着欣赏和警惕去审视我们的生活,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艺术带给我们的最美好的体验,透过它们我们体会到某种不曾关注过的经验,这就是看的魅力。

  来源: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市政协全媒体工作室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