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创新、高质量发展和智能化服务、艺术精品创作和宣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持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需要持续发力,不断巩固。未来,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纳入到哈尔滨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增强文化凝聚力。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加强文化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效融合,组织动员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志愿者,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开展公民道德培育行动、社会诚信建设行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行动、家庭文明建设行动,推进社会文明升级,让广大市民能够充分享受文明成果。
加快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整合各区、各机构的文化资源,以此来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参与率低、设施利用率低的问题。市民可通过市文化服务云平台参与观看云直播;通过公众号推送了解最新、最近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通过云平台预约线上线下文化活动等。还应关注老年人及弱势群体对线上模式不熟悉、不擅长的问题,充分发挥宣讲员、网格员、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弥合数字鸿沟,确保数字文化红利能够普惠大众。
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健全文化产业体系
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充分发扬红色传统,打造冰雪文化、音乐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品牌,使其成为有机统一的哈尔滨城市名片。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推出一部具有哈尔滨特色的艺术精品,可在已有经典剧目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技术和演出形式的创新,融入更多青春元素和地域文化,同观众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共鸣。演出制作完成之后,结合哈尔滨大剧院这一硬件设施,推出一个新的“哈尔滨红色文化品牌”,通过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来源:市政协全媒体工作室
作者:市政协委员 朴春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