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徐树红:发展“院士经济”变“才富”为“财富”
发布日期:2021-03-15

发展“院士经济”变“才富”为“财富”

市政协委员徐树红建议: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让“院士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背景

  中共哈尔滨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2035年努力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综合性科学中心的目标,院士是各领域科技发展的开拓者、领航人,发展“院士经济”是实现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的重要路径。

  现状

  2018年武汉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启动“院士经济”发展工程,随后国内掀起院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热潮。“院士经济”的竞争,本质上是城市之间的产业基础之争、城市格局之争、环境营造之争。我市大学、大所众多,总体科研力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有34名院士在哈全职工作。特别是哈工大,拥有科学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23名,两院院士数量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0位,在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实力突出。

  建议

  打造东北亚国际“院士港”

  依托新区滨水优美环境资源,建设低容积率、高绿化率、人性化、花园式的办公园区,结合我市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重点产业布局,着力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博士创新创业团队;结合新区现有各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着力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士、专家,扩大人才科创“半径”。通过建设院士创新产业园、国际化社区等,打造东北亚国际“院士港”。

  打造高能级科技“硬核”体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市应积极实施院士协同创新工程,由我市院士领衔,联合国内院士、国际大师协作创新,重点在寒地现代农业优质种子及黑土地保护、宇航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焊接与连接、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机器人技术、生物医药工程等领域,打造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等构成的高能级科技“硬核”体系,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承接能力。

  厚植人才沃土激活“院士经济”

  从“产业集聚人才”到“人才引领产业”,“院士经济”正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我市应建立、完善政府与“两院”开展常态化深度合作的机制,聘请院士作为我市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建立院士专家合作委员会。在科研、安居等方面出台更为优惠的院士引进政策,提供高品质、精细化的全程服务,使院士项目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快。

  来源:哈尔滨日报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