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大力度的扶持政策,但基本上都是在现有金融政策框架下的临时性安排。鉴于火线救援的紧迫性,建议发起设立“国企供应链偿债资管计划”(以下简称资管计划),以国企自有资金为核心资本,集合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专项资金,为小微企业定向注入生产资金,保全我省大中小微产业合作分工体系。
一、按需定制,精准施策新冠疫情对龙江打击尤为严峻,许多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面临断炊断粮,可能等不到央行大水漫灌的资金,已经倒在黎明之前。政府支持大型国企共同发起设立“国企供应链偿债资管计划”,欠债还钱,纲举目张,用最直接办法“靶向用药”,必将激荡起下游民资一池春水。一是有合同、有完税发票的,资管计划优先垫付资金。国企发票、完税凭证和供货合同等相互印证,基于“区块链技术”(Block chain technology)的第三方大数据,精准记录下大中小微企业真实的供应链交易背景。民营小微企业天然缺乏国企的信用资质,小微企业只要能够提供合同和完税发票,在大企业承认付款责任的前提下,偿债资管计划非常愿意为大型国企先垫付资金。二是有合同,没发票的,由大企业先打欠条。对于已经为大型国企提供了配套产品和服务中小微企业,在第三方数据平台先记上帐,相当于打了一张永远不可撤销的“电子欠条”。政府、资管计划、数据平台和企业签到四方合约,大国企对“欠条”承诺远期付款后,政府补贴和金融扶持的政策才生效,资管计划再逆向收购小微企业手中的“电子欠条”,小微企业收到现金。三是没合同,没发票的,先在大数据系统登记备案。对于有供应链交易行为(已经为大企业供货),还没有尝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小微企业,平台先引导交易过程同步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免费提供交易、交割、支付全过程记录,为债务催收和政府介入提供依据。
二、化危为机,脱“虚”向“实” 举国上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期间,国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注入3万亿流动性,但是资金很难到达距离印钞机最远端的小微企业手里。在疫情的催化下,放大了龙江信用环境的恶化程度,已经销售出去的产品无法保证收回货款,民营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干活容易收钱难”的二次致命伤害,征信更难、用款更贵、资金链断裂。冠状肺炎疫情重创世界经济和实体产业,基于产业互联网的区块链金融迎来崛起机会,也为我们创新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制度提供了契机。大企业授信,小企业融资,金融部门来买单。偿债资管计划通过“以大带小”的模式,将大企业信用延伸到小微企业,打通大中小微企业分工配套体系的关键环节,将彻底解决小微企业“钱从哪里来?业从何处兴?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国企以资管计划为载体定向募集资金,国资委监督募集资金全部定向用于偿付配套的小微企业供货款,第三方金融机构线上定向管理资金,资金定向进入小微企业正常再生产循环,体现中国“世界工厂”产业的合理分工,中小微企业安心做好配套生产,大企业利用供应链整合好金融资源,大中小微企业在此基础架构上进行金融资源配置,共同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互信互惠、协同发展的信用生态圈。
三、产融结合,和谐共荣 2016年以来,“央企云链”、“国信优易”、“浪潮智慧国资云”等,第三方供应链大数据平台日臻成熟。行业供应链龙头企业融资额度年均增长316.9%,成功激活配套小微企业群。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的产品都是消费者对大企业下了订单的中间产品,凭供应链大数据,供应链上各企业均能获得低成本融资。供应链偿债资管计划搭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连接四大国有银行和众多金融机构,可以免费接入黑龙江现有金融交易系统。资管计划在不增加大企业任何负担的前提下,小微企业摆脱了高利贷的盘剥,一举多得,代价最小,效率最高,实现供应链条各方共赢共荣。发起设立供应链偿债资管计划,资管计划按照“四个定向”原则完成“募、投、管、退”全过程,遵循实体再生产过程,按照产融结合的方式定向配置全省金融资源。建议首期募集社会资本20亿元,国企自投10亿元,政府资管计划投资10亿元。预计可以撬动80亿元银行授信,为小微企业注入180亿元资金,产出400亿元增加值。
来源:市民建
责编:市政协研究室信息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