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

关于加强我市黑土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19-12-25

案 由:关于加强我市黑土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提案者:哈尔滨市台胞台属联谊会

提案内容: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农耕土地资源,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有农村耕地面积2.39亿亩,占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哈尔滨市有农村耕地面积171.56万公顷,但是近年来耕地土壤状况发生很大变化,耕地资源保护存在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废弃包装物丢弃潜在污染、耕地有机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及水土流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东北气候降雨量不均衡、自然灾害造成土壤损失等自然原因,也有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不到位、农民环保意识不强、超标准使用化肥和农药、选用有机肥积极性不高等人为因素。

黑土耕地资源保护涉及国家发展战略布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保养土质,又要防止水土流失。我市作为省会城市、农业大市,应切实保护好黑土这一珍贵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早日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强“耕地危机”意识

一是开展“耕地危机”教育,增强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对耕地问题的忧患意识,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让农民知晓废弃农药包装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畜生命安全的严重危害,对农民进行科学使用农药的教育和培训,让农民掌握正确的用药常识和废弃农药瓶袋处理知识。二是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通过“6.25”土地日、“4.22”世界地球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普法教育等,多渠道、全方位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及有关法律法规,营造强大社会舆论氛围。

二、创新耕地保护模式

一是结合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和减少库存,按照我省制定的《全省2018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工作。重点实行玉米—大豆轮作,马铃薯—大豆轮作。二是坚持用地与养地结合、种植与养殖结合、工程与农艺结合,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三、加强种子管理

一是禁止种植转基因粮食作物,2016年12月黑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此条例做出了依法禁止种植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决定,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与管理,认真落实条例,特别是在播种前,要帮助农民把好播种关。二是禁止种子经销商销售转基因种子,一旦发现经销商卖出转基因种子或假冒伪劣种子,要加倍赔偿农民或种植者的经济损失。三是控制转基因种子的研究开发,鼓励有关科研部门研究开发绿色食品,作为农业提质增产的课题,将研究成果纳入项目库储存。

四、加强农家肥的开发与利用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扶持,不断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有机肥、农家肥推广应用。深入开展废弃农作物、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研究设立财政补贴专项资金。二是按照“用地养地相结合”要求,完善有关立法工作,积极推动肥料质量保护、肥料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制定,通过立法,鼓励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提高增施有机肥和农家肥的积极性。

五、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

2015年国家启动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通过采取农艺、农机、生物、工程等综合技术措施,进行黑土地保护,我市的双城区、呼兰区被列入其中,2018年新增加了五常市、宾县、巴彦县。对此,我市要确保黑土地保护试点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典型经验,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在全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推广经验,从而继续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市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试点地区的监督和指导,强化农业科技指导和推广服务,鼓励更多的农技人员创办、领办服务类企业,与省、市有关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合作,强化相关业务培训,保证新技术新方法得到及时有效推广。

六、加快建立非转基因保护区

一是申报非转基因保护区,充分利用我市黑土肥沃的资源优势,按照相关标准保护好我市农村耕地资源的同时,向国家申报在哈尔滨设立国家级绿色粮食作物生产基地和非转基因生态保护区。二是纳入重大生态工程,将我市黑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上升为与我国目前“六大生态工程”并列的重大生态工程。三是申报实行生态补偿,对实施水土保持、稳定粮食生产的东北黑土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行生态补偿,建立黑土耕地补偿资金和土壤保护基金,将黑土耕地保护纳入财政转移支付,在政策上充分体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我市黑土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真正把我市建设成为“绿色大粮仓”,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绿色、优质、安全的粮食和食品。

承办单位: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主办)

答复内容:

关于加强黑土地保护工作,根据《哈尔滨市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意见(2018—2020年)》(哈农发〔2019〕5号)要求,结合哈尔滨市实际,通过农艺、农机、工程、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重点推进了黑土保护的八项工程、十个方面工作。

一、 推进耕地保护工程。积极开展了2018年耕地保护责任履行情况自查自纠,自查工作按要求将于9月底前结束。认真筹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签订工作。完成了2019-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储备工作,全市共储备建设任务需求167.46万亩。完成了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报,6月14日,省农业农村厅正式下达了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及投资计划,下达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57.16万亩。目前,正组织各区、县(市)开展可研报告编制。下达了我市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目标,截至目前,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40.94万亩,其中,水保林20.53万亩,种草0.01万亩,封禁治理7.5万亩,深松4.5万亩,秸秆还田6万亩,其他2.4万亩。

二、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工程。〖HT〗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开展轮作试点。据农情统计,全市籽粒玉米减少到1657.3万亩,比上年减少150万亩,粘甜玉米发展到45万亩,增加9.8万亩;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76.8万亩,增加16.4万亩;大豆面积达到367万亩,增加117.8万亩;蔬菜面积达到58.2万亩,增加9.2万亩;中药材达到11.2万亩,增加3.9万亩;汉麻发展到7000亩;以宾县、木兰、通河为主,依托林场、山地发展大榛子,达到16.3万亩,增加6.1万亩。全市落实轮作试点面积54.7万亩。推进有机物料还田行动,双城、五常、松北等地开展了秸秆堆沤试验,延寿县开展了秸秆堆沤肥示范,通河、方正、五常、香坊等地开展了水稻秸秆腐熟剂还田试验示范,通河县示范面积达到5万亩。全市有机肥着肥面积达到230多万亩,有机肥(包括秸秆还田)用量340万吨以上。

三、 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制定下发了农业“三减”工作方案和黑土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三减”示范面积达到450万亩。申报了城区水系植物酵素应用和纳米农药示范项目。积极谋划市域水系农业“三减”项目,开展喷头体更换、农药包装物回收活动和绿色统防统治。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双城、依兰、巴彦、尚志、五常等地完成了2019年度采样,呼兰、阿城、方正、郊区、木兰、通河等地完成了春季采样化验,落实测土试验示范项目64项,初步统计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435万亩,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下发了《2019年哈尔滨市农膜回收工作方案》,发放宣传单200余份,宣传手册100余册,宣传咨询服务300余人次;在道里区新发镇先锋村、新农镇新兴村、榆树镇民主村露地蔬菜生产区域建立了3个残膜监测点位。

四、发展水利建设工程。开展了2018年度“三条红线”考核,印发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通知》,建立并实行了月报、旬报制度。下达了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推广计划,并开展专题技术培训。推进了五常市节水扩稻、木兰振兴灌区管道控制灌溉、道外区新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市分别投资3391万元、1285万元、1988万元,现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完成。

五、扩大农机装备工程。起草了全市2019年-2021年深松整地“三三”轮耕规划。开展了旱田“一翻两免”耕作模式和水稻秸秆翻埋还田模式试点调研。起草了市级重点环节农机购置补贴和作业补贴政策。

六、谋划田间配套建设工程。按照省农业农村厅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及投资计划,各区、县(市)正在组织编制可研和初步设计,待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后,将全力组织推进实施。

七、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开展了耕地质量等级跟踪调查,抽选有代表性40点位市级监测点、185点县级监测点进行年度跟踪调查,监测耕地质量等级和耕地污染情况的年度动态变化。积极推进病虫疫情监测点建设,新增监测点10个。

八、实施农业生态建设工程。制定并下发了《哈尔滨市2019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要点》,完成三北人工造林7.86万亩,完成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457条,面积6307亩,与承包户签订了《管护责任状》,开展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调查摸底。继续在双城镇光明村、呼兰康金镇双河村开展免耕秸秆还田定点试验示范。

九、推进黑土保护试点县建设。五常、巴彦、宾县三个试点项目县完成了GIS绘图、面积确定、土壤采样等工作,各项保护技术措施已经按照专家审定的试点方案全部落实实施,生产调查和土壤监测站点选点正在进行中。

十、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依法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结合我市实际下发了《哈尔滨市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哈农规〔2019〕3号)。进一步规范我市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活动,坚决打击非法生产、加工、销售转基因种子和非法种植转基因农作物行为。春耕生产工作间,全市出动执法人员585人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店466家,发放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1500条,用于春季种子市场监管。

以上工作,我们将按照既定目标,不断强化措施,保护好我们这片黑土地。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