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 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12-25

案 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 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徐树红

提案内容: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产业,就没有经济体系的现代化。从哈尔滨的现实情况看,制约振兴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产业规模小、结构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一二三产业中,传统产业及业态占比偏高,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大众化产品多、特色产品少,总体经济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强。虽有资源之长,但优质农产品、高端制造品、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大量生产能力只能满足低质低价的低端需求,不能较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推动高质量发展聚集发力。

一、做大做优“大制造”产业。一方面发挥我市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优势,顺应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集中优势资源,统筹推进“大制造”产业提层次、强实力,叫响“哈尔滨制造”品牌。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我市应将这个立市产业的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托大企业、大项目和大园区建设,以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优质制造为主要抓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着力提升电力、航空、智能装备、工程机械、基础功能部件等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主动加强与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沟通协调,采取鼓励措施,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加强与本地关联企业的配套协作,优先采购本地配套产品,提高大企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鼓励支持中小企业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协同发展专业化零部件配套加工。同时,结合产业和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打造一系列旨在为本地配套服务的新型园区,如机械设备零部件产业园、电气设备配套产业园等,以此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推动国之重器朝着市场化、民用化方向转化,在军民融合上、重轻上下功夫,着力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断做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军转民”和“民参军”,加强与哈飞、建成、哈一机、轻合金等军工企业及哈工大、哈工程、703所、49所等院所合作,实施一批军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鼓励民口配套企业积极参与军事装备科研生产、维修保障和军工物资供应任务,编制“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目录,支持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双向转移。

二、做强做精“大绿色”产业。依托我市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以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为动力,持续做精生态农业、做强绿色食品产业,推动我市由大粮仓变身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努力把哈尔滨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产品优势。“绿色厨房”提供的是从田间到舌尖的终端产品。应将“千头万线”的农业发展政策聚焦,以打造全国“绿色厨房”为主线,带动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尽快形成市场效应。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突出高品质谷物食品、高品质乳制品、高品质畜产品、特色饮品、森林食品等发展重点,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产品及包装设计与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生产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性、营养性、功能性食品。集聚全市优势资源,打造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注册“绿色厨房”商标,以形成地理标志优势;整合各产品品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子品牌,建立全市绿色农产品品牌体系。进一步强化整体品牌形象宣传和保护,深化哈尔滨食品营养、健康、安全、时尚、娱乐等品牌形象刻画,通过产权股权重组、合约授权使用等方式,加快谷物、畜产品、乳制品等绿色食品企业品牌培育整合,加快实现从天然信用保障向品牌信用保障转变。积极推动绿色食品推广和市场营销转型升级,加强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食品营销中的应用,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营销体系,提升本市食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做优做好“大幸福”产业。抓住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以旅游产业为牵引,推动健康、养老、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参与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健康医疗旅游、养老服务、体育健身等项目建设,围绕产品和服务,在现有产业链条纵向延伸和集群横向配套上下功夫,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推动我市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以“冰城夏都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为核心,以高端化、国际化、全域化、特色化、智慧化为目标,逐步完善四季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我市欧陆文化、音乐文化、冰雪文化、金源文化等资源潜力,突出“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音乐名城”“冰雪之冠上的明珠”等城市文化符号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围绕森林氧吧、绿色生态食品配餐、老年病防治,开发“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医养产品。拓展“银色经济”,打造国际区域性健康生活目的地。

四、做大做强“大未来”产业。把培育未来战略性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以技术引领、链式发展、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为主攻方向,围绕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超前布局、精选培育一批既有科技实力,又有可能突破的产业项目,统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打造我市未来产业先发优势。瞄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前瞻规划布局未来产业,集中发展“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卫星通信、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增材制造等一批战略性产业,形成梯次发展的产业结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紧扣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提升核心基础材料、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和系统集成水平。在重点产业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知名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机构,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和关键技术突破创新专项。加快关键技术转化应用,促进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重点领域产品创新,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新业态。加快未来产业与各行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在制造、农业、商业、物流、金融、电信、医疗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广泛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未来产业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抓住国家实施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重大机遇,组织专门力量研究谋划,加快布局,有序推进,集中资源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构筑起支撑高端引领发展的先发优势。

承办单位: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答复内容: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产业体系建设,2013年,市政府提出打造“4+6+1”现代产业体系,即做大做强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民用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不断加强,逐步形成具有哈尔滨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在省内发挥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较慢、发展质量不高、内生动力不足,资源禀赋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布局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新旧动能转换还未形成持续动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全市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进一步聚焦发展重点、明晰产业布局、梳理产业链条,2018年我委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分别对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信息、材料等11个产业进行发展潜力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三年重点发展的产业,组织制定了《哈尔滨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在多轮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及修改完善,提出了“4+4”的产业体系架构,打造以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特色文化和旅游等4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以信息、新材料、金融、物流等4个优势产业为重点的哈尔滨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明确了每个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26个产业链图谱和43个产业功能区。《哈尔滨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每个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其中,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粮油加工、高品质饮品、高端畜牧产品加工等领域,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山林特产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清洁能源及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同时积极培育冰雪装备制造产业。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化学药、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发展冰雪旅游、生态避暑旅游、时尚创意、文化制造等领域,大力发展旅游全要素产品,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信息产业: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同时积极培育光电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端金属材料、高端复合材料、高端石墨材料等领域。金融产业:壮大金融机构体系,增加信贷资金来源,建设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金融服务平台,研究建立专业化交易中心,大力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推进金融功能区建设。现代物流产业:重点建设辐射东北亚的国际物流、东北领先的工业物流、覆盖全国的农产品物流、引领全省的城乡一体化物流等4大物流体系。目前,《哈尔滨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已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的审议。

下一步,我委将根据您提出的相关建议,围绕“工业强省”和“百千万”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作落实,建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生物医药等8个产业推进组,分产业开展行动计划的制定及统筹推进工作,形成统筹协调、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