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分析
鲜食玉米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玉米产业,我国每年交易额约为100亿元,且以20%年增速不断递增。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可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符合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式发展模式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且有效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当前,国内鲜食玉米优势区域布局正加速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鲜食玉米加工销售企业将占领市场。哪里能抢先实现高水平的产加销一体化企业,哪里就能抢占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先机。但是,我市乃至全省鲜食玉米行业在企业规模、产业化、品牌打造上还落后于国内其他省份,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一是加工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产销失衡。二是产业化程度偏低,生产效益稳定性差。三是用种多乱杂,无突破性品牌品种。四是良种良法不配套,生产效益低。
核心建议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龙头为牵动快速复制推广鲜食玉米产业链条。鲜食玉米不同于其他行业,种植、采摘环节易于复制、推广,建议我市以打造若干个龙头企业为着力点,以点打圆,行业抱团,形成集聚效应,快速复制推广鲜食玉米产业链条,共同打造鲜食玉米品牌。建议我市加大对鲜食玉米龙头企业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助力龙头企业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壮大,使其充分发挥在鲜食玉米产业链条中研发、技术推广、产品营销的轴心作用。同时,由龙头企业指导合作社、农户从事种植、采摘活动,做到行业分工明确,条块作业。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搭建鲜食玉米产业电商平台。鲜食玉米销售,平台和物流非常重要。建议政府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及民间社团功能,搭建鲜食玉米产业电商平台,融合农产品交易中心、冷链物流中心资源。同时,建立物流云仓,提升物流速度,降低企业成本,并增加电商平台补贴。发挥政府指导作用,避免鲜食玉米盲目趋同发展。许多城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把发展鲜食玉米作为主要内容,但由于没有在种植品种、栽培加工技术以及市场渠道等重要环节做好充分准备,效益很不稳定。因此,建议政府发挥指导作用,以龙头企业为后盾,以订单生产为前提,避免盲目扩大种植,避免盲目趋同发展。
来源:《哈尔滨政协》作者:市政协委员 田帅
责编:市政协研究室信息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