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教育性、内容多样性、活动集体性、主体实践性等特点。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共青团中央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指出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旅游基础雄厚,具有发展研学旅行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受到社会及师生的广泛关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研学旅行产品较为单一,与市场需求贴合不紧密;暂无实施标准,存在同质化、低端化发展倾向;市场主体不强,基础设施薄弱,专业性人才缺乏;管理单位不明确,监管合力不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缺少合作平台,相关部门间、部门与企业间协调有待加强。
对此,市九三学社贾明鑫、刘朝晖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推动研学旅行产品体系化 1、探索建立研学旅行“龙江标准”,推动研学旅行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探索建立研学旅行“龙江标准”,出台我省研学旅行发展纲要,统一研学旅行空间布局、基地建设、人员配比、设施配置等各项标准,形成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标准体系,夯实研学旅行产业发展基础。 2、深入挖掘资源,丰富研学旅行内容。深入挖掘和整理我省生态、文化、红色历史、地理、农耕等特色资源,开发东北抗联红色研学、湿地生态自然研学、地质探秘研学、关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乡村体验研学等特色产品,摒弃“小而全”的低端复制发展模式,形成类型多样的研学旅行产品。 3、精准对接研学旅行市场,深化课程开发。推进研学与旅行有机结合,根据学段特点、课程体系及地域特色,逐步开发多层次、系统化的研学旅行教材产品,避免“旅而不学”或“重旅轻学”现象;建立内容丰富、门类清晰、衔接紧密的研学旅行产品数据库,不断创新、动态调整。
二、坚持市场导向,推动研学旅行服务模块化 1、强化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管理。依托我省风景名胜、历史遗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群、公园场馆、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建设主题鲜明、管理规范、安全适宜、体验丰富的研学旅行基地。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动态管理,健全完善基地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多元模式发展,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经营;培育研学旅行精品基地,推动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品牌化、集聚化发展。 2.加强研学旅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引智”,依托高校、专家学者等优质智力资源,组建研学旅行专家库,推动研学旅行市场研究及课程开发;注重“集智”,加强研学旅行文化使者及志愿者招募工作;注重“培智”,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订单班”等定向培养模式,加强研学旅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3、建立研学旅行联盟或协会。建立省级研学旅行联盟或协会,搭建全省研学旅行市场共拓、品牌共创、价值共享、协作发展的共建共享平台,推动研学机构、研学基地、旅行社等各市场主体形成合力、分工协作、共同发展,形成研学课程开发、研学基地建设、研学线路设计与组织实施、研学产业人才培养等专业化、精品化模块。
三、坚持监管到位,推动研学旅行管理规范化 1、建立协调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应明确牵头管理部门,以联席会议等形式加强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和管理。制定研学旅行管理办法,通过政策指导和规范引领,建立完善研学旅行各项工作标准,推动政府依法监管、市场主体规范经营。 2、加大扶持奖励,壮大研学旅行市场。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推动研学机构获得合法市场主体地位。整合各方资源,将研学旅行纳入旅游引导资金支持范畴,用足用好服务业引导资金、农业产业扶持等相关政策。通过扶持奖励措施,推动人才、资金等发展要素向研学旅行产业集聚。 3、强化日常监管、行业自律。推动各职能部门落实监管主体责任,严防研学旅行交通、卫生、治安、消防等各类隐患。突出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建立责任界定、事故处理、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发挥研学旅行联盟、协会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强化行业自律,促进研学旅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利用新闻媒体平台优势,加强宣传营销,着力打响“龙江研学”品牌。召开研学旅行专项推介会,并积极申报“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和“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加入中国研学旅行推广联盟和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联盟,进一步宣传推广龙江研学旅行产品。
来源:九三学社哈尔滨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