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背景
据统计,大部分老人的观念比较传统,从生活不便、经济压力等诸多方面考虑,在社会养老和居家养老的选择上,97%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这充分说明了,社区才是养老的主战场。在这个大背景下,探索新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时代选择和发展趋势。
现状分析
据统计,截止 2017 年底我市60 岁以上老人有 197.2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20.7%,预计到 2020 年将增至 252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25%。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先进国家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全托制的“退休之家”,整合社区资源服务周到,包括医务室、图书室、洗衣做饭、紧急呼叫系统等;日托制的“托老中心”,白天在中心活动,晚上回家休息,活动内容丰富,设施配备齐全。互助制的养老,让老年人结伴认对、互助养老,其乐融融;上门制的服务,由政府财政出钱,派有护理保健知识的家庭护士提供服务(不同于保姆),让老年人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里真正享受到了有品质、有物质、有照料、有医护“四位一体”的养老。
核心建议
释放需求,提升养老服务利用率。要明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地位,居家养老是基础,社区养老是依托,把社区居家养老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的核心与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宣传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信息和服务内容,以提高公众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度。通过建立资金补贴方式的动态调整机制,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率。
提高质量,加强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建立老年人社区健康档案,实现服务分类精准。通过对养老服务内容重新定位,明确日常生活、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将医疗健康服务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范畴,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引进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技术手段。借鉴国外社区居家养老经验,可分成三种类型:生活自理型社区,面向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生活协助型社区,面向没有重大疾病,但生活需要照顾的老人;特殊护理型社区,面向有慢性疾病、术后恢复期及记忆功能障碍的老人。社区内设有专业护士,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完善制度建设,保障养老服务长效发展。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制定出台新形势下新的养老服务政策,并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加快人才培养,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待遇。政府应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出台养老人才激励政策,建立服务人员资质认证体系和培训制度,加强对专业人员的职业规划和引领。明确服务标准,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考核指标,达标者应给予提升工资待遇的奖励。改革创新,激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活力。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增强政策优惠导向,通过市场化机制,使养老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树立大社区、大整合、大服务的理念,推行“政府搭台、专业管理、市场运营、志愿参与”的运营机制,使社区居家养老让老人享受到安乐祥和的晚年。
来源:市政协委员 许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