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立论

关于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5-07

  2018年中央经济会议上,国家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并将食品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随着国家土地流转政策、5G通信、智能工业、卫星遥感、云计算等现代科技进入成熟期,以“金融期货+土地流转”、“互联网+农业”、“智能农机+农业”的智慧农业和农业现代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发展智慧农业,对我市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创新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缺少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政府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政策和财政支持乏力。

  二是农业信息资源集成效用不足。各类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缺乏统一标准,无法兼容,不能与国内、国际大量开放的农业数据库等智能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农业信息采集、处理、交换和应用程度较低,可供分析决策参考的利用率不高。

  三是农业生产信息技术成熟度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农业信息采集、自动化控制等方面技术种类和功能不全,精确度和灵敏度不高,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农业设施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相对缓慢,信息入户率、计算机普及率还不能满足“智慧农业”的发展需求。

  四是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和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我市农业科技人员缺口大、结构不合理。农学、畜牧类等传统产业人员比例较高,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人员比例较低。农民科技意识淡薄,对农户的现代经营理念、信息化技术等知识更新和培训力度不够。

  五是“智慧农业”建设项目层次偏低。我市农业仍以小规模、经营分散的生产方式为主,给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造成很大困难,导致我市“智慧农业”发展规模上不去、层次偏低。

  对此,市民盟主委、市政协委员高岩提出如下建议:

  一、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智慧农业”发展战略地位

  政府应强化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以政策杠杆撬动效益农业。牵头组织农业信息化主管单位和专家,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和评价体系,明确发展重点、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等。强化投入保障,建立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营的参与机制,将国家公益性补贴和市场化运作有效结合,完善多元投融资渠道机制。

  二、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完善资源数据库

  完善涉农部门及涉农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各类网站资源,以及土壤分析、灌溉监测、作物个体生长监控等涉农系统,加强本地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和整理,建立涵盖文字、数据、图像、视频等内容的农村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形成多部门联动、一站式服务模式。利用大型电子商务公司以及云计算,构建农产品多元化信息与交易平台,提高市场信息的及时性和全面性,扩大农产品网络交易能力。

  三、 建设国家级智慧农业土地金融中心

  以土地流转、土地金融服务为项目核心,同中粮集团、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和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将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水稻、红小豆等品种粮食期货平台引入我市。以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期货交易平台为基础,结合土地流转、农业信贷、保险、融资租赁、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智慧农业金融服务,建立哈尔滨市国家级智慧农业土地金融中心,打造黑龙江省土地流转和优势农产品金融服务中心。

  四、 建立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建议我市建立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以“与农民合作经营、不改变土地性质”为原则,在基地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引入卫星遥感、5G通信、智能机械、生态农业、远程监控、质量追溯为内容的技术应用,以智能服务、生态农产品全产业链订单式管理、旅游、三产融合为盈利模式,实现耕种作业精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产业发展现代化示范。

  五、 建设国家级智慧农业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在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内,以“中非国际智慧农业研究院(面向非洲广阔土地输出农业技术人才)、智慧农业培训中心、智慧农业创新创业中心、智慧农业产业孵化中心”等为建设项目,引入国际国内智慧农业专家和人才,建设国家级智慧农业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为智慧农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市政协提案委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