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了我市对俄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客观审视我市对俄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俄贸易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对俄贸易主体多数属于民营中小企业,具有一定实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少。受资金和规模限制,难以参与重大投资项目竞争,许多优势项目得不到实施,不利于做大做强。
第二,对俄贸易商品结构单一,产业支撑不足。俄罗斯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货源大多是由南方城市提供,而我市具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如装备、食品、医药等对俄出口比例偏低。
第三,对俄经贸合作环境受制约。运输条件不够好,无法实现大宗货物通关运输。存在出口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俄远东市场容量有限等问题。
对此,建议我市充分借助“一带一路”等有利条件,不断加大“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的工作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努力推动对俄贸易快速发展。
一、主动对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加快对俄经贸合作向俄罗斯境内延伸,推进与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开发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积极参与远东跨越式发展区、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区重点项目建设和开发。借助中俄博览会、哈洽会等平台,邀请俄罗斯远东发展部官员来介绍自由港引资政策及开发进展情况,促进全方位的合作对接洽谈,创新探索多类型合作方式,提升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探索依托哈尔滨新区对接俄罗斯自由港,谋划建设中俄自由贸易区,支持哈尔滨新区参与俄罗斯自由港和跨越式发展区的开发建设,引导企业建设境外园区,参与项目投资,推动新区对俄经贸投资合作转型升级。
二、积极培育贸易主体
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支撑和推动对俄贸易发展。大力培育投资主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不断壮大对俄贸易的主体力量。通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俄罗斯企业到我市投资经营,扩大相互投资合作的领域。大力培育贸易经营主体,鼓励具备对俄贸易优势和已开展对俄贸易的企业加大对俄贸易发展。大力培育贸易服务主体,支持和发展各类型对俄贸易服务体系,鼓励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对俄经贸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技术、财务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加强对俄罗斯经济政策走向、市场需求的分析研究,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投资方向和项目。组建多功能的大型国际物流企业,建设连接国内生产基地和国外商品市场的跨国物流网络,为跨境贸易提供高信誉、高水平的服务。
三、转变经贸合作方式
抓住俄罗斯加大开放的机遇,坚持引资、融资、借资多轮驱动合作,多渠道利用境内外资本,联手对俄投资合作,打造跨境产业链。依托哈尔滨新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吸引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医疗器械等大型企业到哈尔滨新区投资兴业。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进口资源的加工技术、工艺和效率。做好境内外园区的产业配套衔接,延长加工产业链。推动金融、保险、国际物流、动漫、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产业成为对俄经贸新的增长点。
四、用好用足国家政策
近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多个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文件。应及时梳理出适用于我市对俄贸易方面的政策,将国家政策转化为引领我市对俄经贸回稳向好的具体措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积极争取国家赋予哈尔滨自由港政策,实现中俄自由港政策对接,逐步形成以哈尔滨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相互呼应的合作模式,并辐射周边地区。建立重大企业和项目及时跟进承包机制,帮助解决企业困难,促进对俄贸易健康发展。
来源:市农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