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作为一种高效能、低排放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是消费方式,逐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绿色交通的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能源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城市道路系统,加快道路网络化进程
加快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新修道路、停车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等。完善路网结构,调整路网级配,低一级公路有序的向高一级道路汇集,控制不同等级道路交叉口间距,为了缓解干道压力,吸引人和自行车,可以适当增加支路的比率。路网节点,处理好不同性质道路相交节点,快速路、主干路之间采用立交处理,在十字交叉口设置导流岛,增大通行能力,减少等信号灯时间。路网布局上可以采用环状和发射状相结合的布局结构,增加道路网的可扩展性,在旧新城区分界处消除限制和分割。
二、注重公交规划,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交通规划理念要以为人服务为主, 加强公共交通,实现道路交通系统为多数人服务的目标。通过建设公交专用道、综合换乘枢纽站、公交港湾式车站等措施,落实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权,使百姓“出行更快捷,换乘更方便”。扩大对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提高公共交通通勤系统的运行效率。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设置,提高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大力推进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建设。
三、改善慢行基础设施,复兴慢行交通
自行车在城市绿色交通中占有很大地位,适用于短距离出行,是公共交通的补充。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保证自行车专用车道的网络可达性,可以与步行道路相结合,实现与机动车道上的空间分离,提高安全性,自行车道既要满足基本需求,又不占用过多空间。明确慢行交通发展顶层设计,完善自行车交通规划体系,明确自行车、行人等交通出行方式在交通体系中的定位,指导并推动慢行交通复兴。
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提升轨道与公交线网融合水平
围绕轨道交通完善交通规划布局,针对地铁站点布设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实现与轨道交通线网的有效衔接,努力实现无缝隙转乘,将城市交通需求用公交系统紧密联接起来,将用户在不同交通工具间转换所需的步行距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效果。结合公交出行需求、用地开发、轨道建设等情况,对全市公交线路进行排查梳理评估,大力优化调整公交线路,重点加强轨道沿线公交接驳服务。加强轨道与常规公交运营整合。
五、加强交通规划与土地规划协作,完善交通网络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配合,在公共交通沿线进行高密度开发,配置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机构实现多种功能混合,减少居民长距离出行的需要,将日常生活出行控制在较近的出行范围。要结合土地利用性质,明确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所承担的交通功能。支路作用为生活型道路,主要承担购物、休闲、工作等集散,次干道为连接性道路,汇集支路交通量,并传送到主干道,主干道则是主要的通行道路,满足大量、高速的交通流。
六、完善小汽车调控政策,提供差别化停车设施
跟踪评估小汽车调控政策及相关配套办法,持续优化我市小汽车拥有与管理水平。通过提高停车收费标准、扩大外地车限行时段、设置高承载车道等手段,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理顺停车建设管理及协调机制。依托新一轮停车政策白皮书成果体系,着重完善静态交通顶层设计,同步深化停车规划供应指标与操作性,落实停车规划,缓解停车难问题。
来源:《哈尔滨政协》作者:市政协委员 樊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