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旅游局制定《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推出 280 个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我省有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伊春和双鸭山等 14 个项目入选。旅游扶贫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扶贫,效率高,成本低;是造血式扶贫,可以由脱贫直接跃升到致富;是广泛受益的扶贫,带动性强,覆盖面宽;是物质和精神“双扶贫”,持续性强,返贫率低;是富有尊严的扶贫,利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是促进和谐的扶贫,利于社会稳定、生态文明。因此,借鉴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如下建议。
一、构建合理、有效的受益分配机制推出“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 + 农户”“公司 + 农户”等旅游精准扶贫模式,通过民宿改造、安排就业、定点采购、输送客源、培训指导以及建立土特产品销售区、乡村旅游后备箱基地等方式,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具体可采取三种模式。
1.直接就业脱贫模式。通过旅游企业,吸纳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再就业到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旅游商品中心、保洁、治安等岗位,实现就业脱贫。
2.行业转型脱贫模式。依托旅游资源,引导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民宿酒店、开心农场、采摘园等项目,实现收入增加。还可直接出售自家土特产品获得收入。
3.捆绑发展脱贫模式。把贫困村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和历史文化变成特色旅游资源,以村为单位成立旅游合作社,通过资金、人力、土地参与旅游经营,获取入股分红。
二、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促进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指导贫困村开发不同类型、不同档次、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尤其是指导延寿、巴彦、木兰等县具有旅游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村庄,规划建设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特色村。
1.培育市场主体,提升旅游产品品质。运用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具备旅游发展潜力的贫困村开发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和以田园风光、民俗体验为主的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一批景区景点,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及合理利用,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计体验活动、乡村剧场、民俗舞台、工艺作坊等,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2. 推动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业一片” 的思路,开发特色菜肴,创建星级农家乐,建立乡土特色鲜明、民俗风味浓厚、 环境整洁卫生、服务水平到位的农家餐饮住宿娱乐体系,放大规模效应。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专业村和专业户,突出绿色、健康、生态理念,发展富有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制作精良、物美价廉的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土特产、手工艺品。
3.规范管理与宣传推介。鼓励各村成立乡村旅游公司或合作社、农家乐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提升乡村旅游组织化、产业化、规范化水平。在市广播电视台、腾讯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塑造品牌形象;通过在市区设立形象店、进超市、电商微商营销等方式,让乡村特色旅游商品走出去。
4.政策扶持。鼓励景区吸纳当地 贫困户参与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景区环境维护、接待服务、建设管理等工作,对吸纳贫困人口超过员工 30%的项目给予补贴或奖励。综合运用信贷扶贫贴息、互助资金投放、财政扶贫资金直补等扶贫措施,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
来源:《哈尔滨政协》 作者:市政协委员 祝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