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立论

让红色历史文化成为我市旅游新焦点
发布日期:2018-12-07

  哈尔滨是全国第一座解放的大城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点。2015年,哈尔滨市党史研究室普查哈尔滨革命遗址工作中,确定遗址多达208处,其中革命遗址171处,已经有20多处对外开放,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还存在着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不够,深入研究挖掘不足(如对东北抗联14年抗战史的研究发掘问题);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民间资本参与少;资源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对此,市政协委员张建廷提出,政府应建立专门机构,加强对我市红色历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从宏观上进行规划管理,让红色历史文化成为我市旅游新焦点。

  一、保护挖掘现有资源,突出特色,形成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应加快对东北抗联14年历史进行抢救性研究挖掘,继续推进七三一旧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策划,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充分挖掘“七三一”、抗联、全国第一座解放城市、人民政协筹备的“北上”历史等哈尔滨独有资源,把“红色丝绸之路”、七三一部队旧址、双城四野指挥部旧址、东北抗联遗址、新政协筹备活动旧址马迭尔宾馆等作为哈尔滨红色文化旅游的开发切入点,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同时,积极与省内及吉林省的延吉、通化等城市联合,打造东北抗联红色旅游精品区;与辽宁的锦州市联合,结合辽沈战役,推出四野景区。

  二、积极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积极拓展与红色文化旅游相关的经营业务,鼓励科技、文化、音乐界人士创新多种多样的红色文化产品,如歌舞、影视、戏曲、书籍、游戏、工艺品等满足文化市场需求。依托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展销会和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为载体,发掘民间资源,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创新和丰富红色文化旅游形式。应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通过模拟实景、模型、绘画、雕塑、景观、动漫等多种形式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增强视听效果和感染力。例如,安排有关历史的影视、歌舞专场;尝试增加参与性内容,策划当代革命工作者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吸引旅游者参与体验;大力宣传有革命故事背景的真人CS运动,增加参观者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同时,也可以邀请抗联老战士为大家讲述历史故事。

  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习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推广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体验教学的做法和经验,建立红色资源教学联系点,选择一批有典型意义的革命旧址作为“党建教育基地”。除旅游者外,组织中小学生参观,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各级政府应为红色历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开发扩建,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投资者优惠,鼓励对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对免费开放场馆进行经济补偿。建立社会和个人捐助红色文化遗产的机制,以政府财政为依托,以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为辅助方式,建立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基金会,用于对红色旅游的研究开发、宣传推广,以及对开发红色旅游的企业、旅行社等给予奖励。

  四、理顺管理体制,解决多头管理问题

  应构建合理的组织与制度,实现对红色旅游的统一领导和整体规划。应编制全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的红色旅游开发与管理协调机构,有效整合旅游、文化、宣传、发改、财政、交通、城建等部门,完善管理机构,规范行业管理,理顺隶属关系。将红色旅游纳入全市旅游宣传营销计划中,充分利用我市冰雪节、哈洽会、哈夏音乐会等活动,介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精品线路,打造我市红色旅游的总体形象。同时,也可将红色景点融入其他旅游线路之中一并推出。加强协作,避免过度竞争,抗联足迹遍布哈尔滨、巴彦、木兰、通河、依兰、尚志、宾县等地,在开发中应把它们作为共生资源,统筹规划,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问题。

  来源:市政协经济委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