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

关于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18-11-09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旅游业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朝阳产业,我市应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形成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当下,一场发展全域旅游的革命正在全国范围内有序的掀起。将哈尔滨市域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整体来打造,成为旅游强市,正是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实现全域全景化的最基本表现就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全覆盖,这就要求我市应在完善规划布局与基础设施配套上抢前抓早,以全域旅游视角打造便捷的交通服务体系、智慧的旅游信息体系、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共享的惠客便民体系和协作的行政服务体系。

  一、制约我市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近几年来旅游的迅速发展严重增加了各项旅游公共服务的压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在量和质的要求上均难满足旺盛的需求,旅游高峰期间市区内主要景点住宿餐饮爆满,交通拥堵,停车位严重不足,大大降低了全域旅游服务水平。

  (二)整体协调性不强

  旅游服务设施不成体系,区域型、全局性联动缺乏。由于行政区划使得各个组团往往各自为政,在各组团内容易形成较完整的体系与发展,但是旅游部门控制力有限,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划实施方案,存在局部有序、全局无序的现象。

  (三)规划管理不完善

  缺乏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整体布局;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涉及多个部门、不同区域,无法做到多规合一、统筹发展,旅游主管部门的协调管理能力有待强化;旅游公共服务投资大,运营、管理涉及问题多,政府压力大。

  (四)信息化有待增强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与时俱进方面还稍显滞后,在大数据的获取和使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基础通讯设施的全面覆盖,旅游信息的及时准确获得、分析与共享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推进。

  (五)自驾体系建设不足

  自驾车旅游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而目前我市自驾车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建设无序;市场规模庞大,但有序供给不足,缺乏针对自驾车游客的特色产品和服务;管理不规范,自驾游保险、救援保障、安全教育等机制不足。

  二、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强化管理统筹规划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应强化旅游委与外事、交通、建设、国土、气象等部门在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方面的协作;推进旅游公共服务的区域协作,加强旅游公共服务的对接,推进无障碍旅游,实现区域城市之间在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中无缝对接。制定服务标准、加强监管;建立旅游服务信誉保障体系和旅游投诉机制。编制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内容涵盖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等发展全域旅游涉及的五大方面建设,同时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建设步骤和建设标准,以高标准、严要求指导建设实施。另外,还要制定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评估制度,定期对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问题反馈和效果评定。

  (二)通过引进新投融资机制加速旅游公共服务发展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具有公益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盈利的条件。要保证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引入社会资本,发挥市场作用。可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引导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特别是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融资方面主要采取成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旅游资产证券化(ABS)、BOT建设经营转让融资、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融资等方式,根据哈尔滨的实际和不同投融资模式的特点,我市可重点采取PPP方式进行旅游公共服务投融资实践。

  (三)通过厕所革命增加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满意度

  根据全域旅游建设要求,要实现旅游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旅游厕所革命是一项重要抓手,带动全市公厕建设改造和提档升级,切实提升旅游卫生系统质量,能很大程度上增加游客和市民的旅游满意度。落实旅游厕所升级战略,实施旅游厕所建设与提升工程,主要旅游景区、旅游餐饮场所、旅游城镇、旅游沿线的旅游厕所达到国家旅游厕所A级标准。所有厕所须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规定的标准,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用、倡导环保、反对奢华的原则进行建设。在项目选址、建筑风格、色调采用等方面力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适当增加文化内涵。建成后的厕所重在管理,探索旅游厕所管理的新模式,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厕所建设和管理。

  (四)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打造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以打造智慧城市为契机,以覆盖全域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为目标,以满足旅游者现代信息需求为基础,以提高旅游便利化水平和产业运行效率为重点,推动哈尔滨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智慧管理,建立全市旅游信息采集数据库,构建旅游全行业信息接入系统,汇总天气、景区、酒店、餐饮等信息,实现统一报送,实时查询;实现智慧营销,建立旅游电子商务服务门户网站,实行旅游一卡通工程,实现全市A级景区的一卡支付。大力支持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网上预订、在线支付等服务;实现智慧服务:打造全市旅游景区无线网络。推动公共区域无线WIFI的普及,促进重点旅游信息网站的建设,实现旅游服务、管理、体验智能化。

  (五)通过自驾体系建设引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创新

  自驾车旅游是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新动力,应以融合发展的思路编制好营地建设规划,结合我市周边滨水、山地、乡村、森林等不同景观特色,差异化地打造一批适合自驾车房车露营需求的自驾车营地。要逐步提高自驾车房车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让自驾车房车旅游畅通无忧。美化松花江滨水自驾旅游沿线自驾道路景观环境,完善旅游咨询、加油、标示标牌、汽车救援维修、餐饮、购物娱乐等自驾车旅游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扶持车友俱乐部、自驾游联盟等中介机构,培育发展汽车租赁、代驾、自驾车旅游装备品等自驾游相关产业,出台相关政策并规范自行式、拖挂式房车上路相关收费标准,促进自驾旅游全面发展。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