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立论

探索新模式 推进市区公厕建设力度
发布日期:2018-10-31

  公厕虽小,却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公厕改造及新建可以为市民创造一个生活便利、卫生优美的宜居环境,是便民利民的服务工程。哈市公厕属于局部的结构性短缺,据调查,目前哈尔滨市区环卫部门管理的公共厕所虽然有 700 多座,重点商圈和流动人口密集区如厕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存在的问题

  (一)局部数量少《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 中规定: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 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m 为宜。以松花江畔为例,从公路大桥到更新街大约 7 公里,至少应该设置 14 个公厕,实际只有 4 个公厕。

  (二)导引标识差松花江畔仅有的4 个公厕,导引标识数量少、不清晰,公厕藏于绿树丛中;有的连标识都没有,需要问附近居民才能找到,非常不方便。

  (三)建设成本高一个普通公厕的造价在 50 万元左右,一年人员、水电等管理维护开支至少 6 万元左右。

  (四)新建选址难城市繁华地带,寸土寸金,基本没有预留公厕建设的空间。公厕给人的以往印象多是脏、乱、差,因此在选址的时候,往往会遭到周围居民的反对。

  二、几点建议

  (一)合理布局建设政府全面摸底调研,拿出切实可行设计及实施方案,有针对性的在人员密集区(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开放的街心公园、夜市小吃密集区)建设公厕,根据周边的环境建立独立公厕或者流动公厕。

  (二)完善服务设施新建公厕要改变以往脏、乱、差的形象。外观要成为一道风景,外部要卫生环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公厕已经不仅用于解决内需,更增加了清洁和整理妆容的功能,所以在保持卫生的同时应有完备的洗手盆、化妆镜、衣帽钩、烘手器等设施,并配备专人管理。原有公厕按照新的标准统一升级改造,卫生要达标,设施要齐全。

  (三)完善导引标识街道两旁设置明显的指引标识牌,指明方向及距离(以米为单位),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利用网络电子地图、手机 APP 等电子技术发布可供市民在线查询的公厕位置。现在网络上仅有的几个公厕标注多为商服开放的洗手间。

  (四)开放内部厕所鼓励周边商服场所和企事业单位适当向公众开放内部厕所。闹市公厕使用紧张,周边商铺、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厕所使用率往往不高,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共建共管等办法盘活存量。此举成本低,见效快,多方共赢。

  (五)制定相关政策公厕要成为新小区的标配。新建小区多为封闭小区,往往忽略小区内的公厕建设。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小区广场成为老人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小区公厕可以方便行动缓慢的老人使用,人性化的设计,可以提升社区的宜居度和城市的舒适度。

  (六)探索新模式政府公共服务资金紧张,可适当考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配套设施和商业区公厕的投资和运营,将过去完全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转变成由社会、企业承担,不仅能减少政府投入,降低行政运营成本,还提高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形成以商建厕、以商养厕的新厕所革命的管理模式。

  来源:《哈尔滨政协》  作者:市政协委员 张美华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