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陈政协热线“委员会客厅”邀委员建言哈尔滨旅游发展(一)
发布日期:2018-09-21

发展全域旅游展示冰城夏都靓丽名片

——陈政协热线“委员会客厅”邀委员建言哈尔滨旅游发展(一)

  集智聚力,助推发展。刚刚落幕的黑龙江省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我省开启了全域旅游时代,27日,市政协将召开“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综合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专题协商常委会,为哈尔滨旅游发展凝心聚力、建言献策。为此,由市政协和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打造的“陈政协热线”特开辟“委员会客厅”专栏,聚焦哈尔滨全域旅游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出路,连线采访委员、专家、学者,坦陈真知灼见,共同为发展哈尔滨全域旅游,促进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集智助力。

  构建网上旅游服务平台 实现一部手机游遍全城

  “作为黑龙江的门户和游客入口核心城市,哈尔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结合国家的政策引导,构建并运营一体化城市旅游网上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旅游服务水准,将能很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化双赢。”市政协委员段践冰建议,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构建多元化游客引导服务的应用和交易平台。通过建设运营动态公众号、移动互联网APP、移动互联网H5应用等多元化产品,向游客提供跟随游客足迹的移动漫游式实时游客引导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遍全城,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化的旅游服务体验。

  段践冰委员认为,网上旅游服务平台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区,名人故居,革命文化纪念地,以及农业遗产、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革命文物等,构建城市文化旅游的多元化数据建设哈尔滨“旅游云”,并通过智能电子导览、智能语音导游服务、虚拟现实、VR全景展示等高科技手段,在每一个旅游的热点单元,如景区、博物馆等深度构建多维度、全媒体引导的浏览和视听体验应用,构建智能景区、智能博物馆等典型场景为广大游客服务。网上旅游服务平台建成后,可利用其海量的游客资源,对接城市特色商业、特色活动、展览会、特色餐饮、特色文娱演出票务等,促进地方旅游消费。还可通过平台引导乡村旅游、农业生态基地体验游,推出订阅制或会员制的绿色农产品电商服务,放大龙江绿色农业产品及俄罗斯跨境电商产品优势,促进本地品牌农业和食品企业良性发展。

  市政协委员李波认为,建设网上旅游服务平台,要构建统一的数据模型,制定相应的数据采集规则、标准和接口,提供多种数据采集方案,满足多样性的数据采集需求。同时,建立常效的数据采集机制,有效整合相关政府部门、旅游企业、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等处的旅游业务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并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政府部门的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产业规划和行业监管等工作提供有效支持,通过数据挖掘及分析工作,精准把握游客差异性需求,进而指导旅游企业细分市场,开发高质量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研究确定哈尔滨文化符号 打造地域特色旅游新产品

  哈尔滨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城市。少数民族文化、欧陆文化、金代文化、冰雪文化、抗联文化等多种文化互相碰撞,形成了多种文化相互包容的城市魅力。如何充分整合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市政协委员许鹏告诉记者,深厚的历史沉淀和城市底蕴,造就了哈尔滨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的鲜明特色和多元魅力。应深入研究具有哈尔滨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突出旅游产品文化特色,打造哈尔滨旅游文化新亮点。

  市政协委员鲁啸军建议,通过旅游规划优化配置旅游文化资源。在规划中把“旅游文化先行”的思想贯穿在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之中,注重资源整合,强化历史文化主题。突出体现冰雪文化特色,城市的冰雕、雪雕、冰灯文化艺术不仅要有规模和数量,更要有文化艺术品位,还要开发出可供游客参与的娱乐项目。突出欧陆文化特色,彰显哈尔滨欧化洋气的城市风格。展现东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以金源文化为主线,挖掘金代女真族、辽国契丹族、清朝满族的历史文化古迹,反映东北少数民族金戈铁马、拓疆扩土的历史景象。体现闯关东等移民文化的特色,展示中原文化和本土文化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风格。表现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和展示东北众多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

  鲁啸军委员表示,应全力打造哈尔滨文化特色旅游品牌,建设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景区。如着力打造体现冰雪文化、金源文化、欧陆风情文化、民俗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或影视基地。在巩固原有太阳岛、冰雪大世界等一批知名景区的基础上,集中修建改造一批体现各类文化特色的标志性景点,如哈尔滨城市解放雕塑等。加大金源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开发,扩大金上京博物馆建设规模,移建扩建民俗文化展览馆。围绕欧陆风格建筑和中华巴洛克建筑的保护,规划新景观,使之成线连片形成规模。利用二战遗址、抗联遗址及解放战争遗址等资源,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还可以利用老工业基地遗址和新建企业规划设计工业旅游,利用已有的科技馆、气象馆,依托哈尔滨机器人、航空航天、云谷等科技优势,规划设计科技旅游。

  建立“旅游+”产业体系 推动关联产业共同发展

  哈尔滨旅游业的发展正在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目前以装备制造业、教育培训业、创意产业、智慧产业等产业相融合的旅游方式已经形成,旅游企业也从单打独享到与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做好“旅游+”,已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一个重要方向。

  市政协委员罗文辉建议,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全社会合力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加大旅游与农业、教育、商贸、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力度,促进旅游产品、业态不断创新升级。

  市政协委员吴力田认为,应实施“旅游+”战略,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建立“旅游+”产业系统。做好顶层设计,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对旅游新业态的研究论证,以旅游新业态的研究催生旅游新产品,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推进旅游要素之间、不同产业间进行跨界融合,不断延长和丰富旅游产业链。如结合“旅游+中医药”开展特色医疗游、疗养康复游,结合“旅游+美食”发展传统名小吃、美食文化节,结合“旅游+养生”发展养老服务业、“候鸟式”旅游,结合“旅游+探险”打造自驾车房车营地、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在激发旅游产业活力的同时,推动哈尔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全域旅游营销策略 加大旅游产品宣传推广

  旅游目的地营销如今已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重大课题,如何采取卓有成效的营销战略和策略,着力提升哈尔滨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是委员每次建言必谈的话题。

  市政协委员陈禹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新媒体影响广泛,而哈尔滨旅游新媒体营销的价值空间尚未被充分利用,我市应加强与移动新媒体合作,开展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全面增强哈尔滨旅游的关注度和受众面;利用新媒体丰富的营销手段,如利用ZAKER互动分享平台开展视频及VR直播、线上公益活动,吸引全国游客来哈旅游;在知名新媒体创建宣传号,对冰雪旅游宣传整体打包策划,进行专题推广、定向推送、精准传播等一系列营销推广;通过微信推送平台向华北、华东、华南、东北等客源市场精准推送主题产品宣传片,提高网民、游客关注度。

  市政协委员姜鸥建议,发挥旅游目的地互动联动作用,有针对性地推广哈尔滨旅游产品。如,哈尔滨与三亚、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城市,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城市联动,相互推介旅游产品;而作为旅游集散地城市,与伊春、漠河、牡丹江、鸡西、黑河联动推介。同时,邀请专业人士制作精美的哈尔滨旅游宣传片,展示哈尔滨独特的美丽与魅力,让哈尔滨丰富的生态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走进更多游客心里。

  稿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李威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