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明程度,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推进厕所革命,是从人民群众最急迫的现实需求出发,着力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市城区公厕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选址落地困难、整体布局不合理、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市政协城建委组织召开了月协商座谈会,市政协委员张明华、张美华、金光泽、王琦、栾健等提出如下建议:
一、 尽快制定我市开展“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
应根据住建部新颁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和国家旅游局修订出台的《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哈尔滨市开展“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原则目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发挥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能,定期召开责任单位工作会议,督促各阶段工作推进到位,全面提升我市公共厕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 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
资金投入是基本保障。可由市级财政全额拨付公厕建设资金,由市城管局监督、审核建设资金的使用,水、电、供热设备资金由区级财政承担,市城管局统一规划设计公厕设施的配置和选型标准。同时,在“以商养厕”大思路下,大力推广厕所的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模式,比如PPP、提供特许经营权、承包经营、大中型企业冠名赞助、商业广告特许经营权、企业出资政府回购等模式。鼓励社会团体、单位和个人出资建设公厕和参与经营管理,结合国内外许多地方在公厕投资中的先进经验,在我市较繁华地段选择部分移动公厕作为市场化运营试点。有效降低政府财政压力,形成公厕标准化有效提高的良好局面。
三、 科学选址设计,推动公厕建设标准化
参照先进城市管理经验,在“厕所联盟”基础上,改变原有的选址、建设、管理工作都由城管部门负责的旧模式,按照“规划—建设—管理”各司其职、职责明确的原则,提高选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人流量大、如厕需求突出的地区,应根据周边的环境建立独立公厕或流动公厕。新建公厕应参照国家住建部下发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 14-2016),并通过整体维修、升级改造、旱厕改水冲等方式,对旱厕、老旧厕所进行全面提档升级,逐步完善洗手盆、化妆镜、衣帽钩、烘手器、空调、WIFI和无障碍通道等功能,方便儿童、老弱病残群体,适当增加坐厕的数量,男女厕位比例应按2:3的科学标准配置。
四、 加强管护,探索“所长制”管理模式
建立切实可行的公厕保洁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健全公厕日常保洁责任制,加强对管理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防止重建轻管。应借鉴其他城市公厕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全市全面推行厕所“所长制”管理模式。按照“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落实“总所长—副总所长—所长”管理机制。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内任命一名厕所“所长”。每座厕所按规定配备保洁管理员。按照“谁主管、谁建设;谁建设、谁管理;谁管理、谁维护”原则,对辖区公共厕所进行协调、监督、检查和管理,确保公共厕所管理符合规范,达到标准要求。
五、 鼓励私有厕所开放,多渠道增加公厕总量
通过完成结转项目建设、机关单位改建、发动社会参与等多项措施,确保我市纳入规范化管理的城区公厕总量达到6.36座/ km²,进一步满足市民用厕需求。在人流量大,公厕数量少的区域,鼓励周边商服场所和企事业单位适当向公众开放自有卫生间。全力推动开展“城市厕所开放联盟”活动,进一步发动社会广泛参与,让更多的沿街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餐厅宾馆、服务窗口、商场超市、独立商户、加油站等社会单位加入“城市厕所开放联盟”。
六、 完善引导标识,开发导厕APP
街道两旁设置公厕指引标识牌,指明方向及距离(以米为单位),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制作全市公共厕所布点图,开发哈尔滨市电子导厕APP,方便用户查询公共厕所开放时间、具体位置等内容,根据导航功能前往就近的公共厕所;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提高电子导厕APP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方便市民和游客。
七、 大力宣传,倡导厕所文明
深入开展文明如厕教育,推动文明如厕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利用“世界厕所日”、“中国旅游日”、节假日等重点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开展“厕所革命”公益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爱护厕所设备、保持卫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厕所文化。
来源:市政协城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