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立论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提升城市经济文化水平发展
发布日期:2018-08-07

  【建言背景】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杰出创造,加强文化街区保护不仅有利于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街区价值,还有利于维护城市文化景观多样性,也是提升城市经济文化水平的手段。 目前,我们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压力与挑战,如整体保护状况薄弱,功能过度聚集,造成历史文化街区不堪重负,文化内涵展示不足等。

  【现状分析】哈尔滨自开埠历经 100 多年发展,形成了 13 处承载历史文脉、拥有特色基因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圣窑索菲亚教堂等 9 个历史文化风貌区还有 415 处历史建筑。哈市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至现在针对保护历史街区的问题,通过规划引领、法治规范、政策支持、加大投入等措施,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下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与国内外某些城市相比,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

  【核心建议】一、确立科学理念,从国家坚定文化自信站位,增强保护利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哈尔滨13处老街区,历史文化氛围浓郁,是我们这个城市魅力与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更是新形势下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二、加大依法保护管理力度,发挥专项保护资金的综合效益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问题上,目前的关键是要强化有法必依和监管到位。进一步强化执法执纪监察,加强对道里、道外等商业使用单位和个人的文物建筑法律培训等。

  三、尊重历史文化街区路网格局和街巷肌理,加强评估研究与科技创新

  历史街区内应禁止城市快速路穿越,避免形成超大规模的街坊,保护原有的道路骨架和街巷格局,在保持街区肌理和尺度前提下建设综合交通体系。这也需要我们对文化街区进行价值和现状评估与研究,对制定保护与建设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

  四、重置内外空间,复兴功能,塑造街区多样性

  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过程中,我们确定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特色主体进行保护之后,应该在街区的业态分区和功能定位上进行老街区的空间重置,使其在功能上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如道外区借助大院做民俗博物馆,融入地域文化,用新形式、新科技、新手段让观众了解到哈尔滨地区淳朴的民风习俗,风土人情。

  五、繁荣市场经济,“因街施策”展示老街区文化内涵

  一要制定餐饮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规划;

  二要保护餐饮业老字号的历史建筑;

  三要维系餐饮业老字号的环境与生存空间;

  四要延续餐饮业老字号的经营与管理特色;

  五要保持餐饮业老字号的竞争与创新潜力;

  六要更新餐饮业老字号的经营与服务设施;

  七要改革餐饮业老字号的体制与经营机制;

  八要建立餐饮老字号的鼓励与支持体系;

  九要挖掘餐饮业老字号的文化与无形价值;

  十要宣传餐饮业老字号的品牌与企业形象。

  六、丰富互动宣传方式,提高街区服务体系

  不断丰富互动宣传方式,提高街区服务体系。如呼兰、南岗、道外历史文化街区,当地民居中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再现,地域性的民间工艺品及制作过程展示,小吃、服饰等特殊的质感及售卖方式,民俗节日举行庆典活动,民俗文化元素的展示及介绍等等,都是人们了解街区当地的民俗文化的良好的互动宣传方式。

  来源:《哈尔滨政协》作者:市政协委员 李 雪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