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背景】文脉是文化传承的主线和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及其生成演变的内在逻辑,是城市文化创造活动的源头活水。哈尔滨,虽然城市历史只有 110 多年,但却以其强劲的生长个性伫立于全国历史名城之中。
【现状分析】作为城市的哈尔滨,百年里它有三种面相呈现。
一是当年沙俄以中东铁路修建为由,用不断扩张附属地的手段蚕食积贫积弱清王朝而建起的远东第一城市。
二是与此同时,中国民族工商业者和大批山东、河北移民闯关东、跑崴子落脚松花江边后建起的中国城。
三是东北解放后新中国砥砺前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哈尔滨。它鳞次栉比、日新月异。
因此,应该从加强文化自信的高度,让人们通过对“三个哈尔滨”不同特点的认知,整体性地把握哈尔滨。
【核心建议】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来说,把握哈尔滨城市文脉就是了解它的文明之源,保护它的历史之根,传播它的文化之魂。
一、梳理清楚“三个哈尔滨”的代表性文脉名称
像北京城那样,既有燕京八景,又有新十六景;像杭州城那样,既有西湖旧十景,又有西湖新十景。我们要对“三个哈尔滨”的每一个面相都能以“名城、名业、名人、名景”来对应。尤其要以道外为核心延伸阿城、双城、依兰中国城面相的点线效果。总之,对所有能够转化的优秀文化资源做到“底数清”。
二、设立研究哈尔滨城市文脉的独家智库
要发现和培养一批保持“匠心”的研究人才,全面评估“三个哈尔滨”的综合文化价值。既要注重整理文物遗迹等有形文化遗产,又要系统整理史志、传说、非遗等无形文化遗产,让传承有序、发展有源。
三、建设利用能够承载哈尔滨城市形象的建筑空间
在老城区系统修缮各类文物建筑,推动文物建筑向公众开放。在新区域发展兼具书店、图书馆、博物馆、咖啡馆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体验场所,让“三个哈尔滨”有更多的文化承载空间。目前,国家印发的《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通知》对我们工作非常有利,通知中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工业遗产,完全扩大了原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的范畴,且强调“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
四、创新研发哈尔滨城市文脉系列产品
要想让文化承载空间长久,就要在系统梳理哈尔滨历史文脉、深挖优秀文化资源内涵的基础上,吸引文化创新的产业要素向“三个哈尔滨”聚集,创造出富有历史底蕴、地域特色、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产品。哈尔滨城市历史百年时间虽短却容包百川,中西文化资源积淀是其独特优势,只有创新表达方式,用形象的文创产品感染人民,才能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确保城市发展有魂。
我们期待一个俯仰之间即可感受百年时光,充满文化活力的哈尔滨。
来源:《哈尔滨政协》 作者:市政协常委 郑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