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市政协就优化哈市营商环境建言献策(二)
发布日期:2018-06-25

打造“八商环境” 助推优化营商环境驶上“快车道”

市政协就优化哈市营商环境建言献策(二)

  在构建诚信政府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由于历史积重问题,哈市营商环境与先进城市对比仍有明显不足,具体体现在:政府失信行为屡有发生,支持政策效果不理想,行政审批服务环境仍不宽松,依法行政存在短板,司法公正性仍有不足,中介服务不规范问题突出,人才流出严重,干部队伍存在工作不实、服务意识不强现象。

  比如,哈市出台了很多招商引资、支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但由于政策的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够,导致政策效果和专项资金效益发挥不理想。有关专家和专业机构对哈市专项资金绩效进行第三方评估,指出哈市产业发展缺乏较为清晰的顶层设计,资金政策与行业发展要求和招商引资项目契合度不高,资金投向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对科技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扶持定位较模糊,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此外,政府少数工作人员仍缺乏担当精神、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服务意识,“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亟待解决。个别地区和部门仍存在落实“放权”协同性、针对性不强,服务质量不优,市场秩序监管不严等问题。

  打造“八商环境” 优化营商生态

  委员认为,哈市应塑造“产业第一、企业家优先”的重商理念,在全市掀起鼓励支持企业家创业的高潮;积极探索“四送四到位”的亲商模式,主动把政府打造成为企业之家;构建“统筹兼顾、有所侧重”的扶商政策体系,使企业发展与地方发展深度契合;深入推进“放管服”为主要内容的便商改革,进一步打造便商环境;全面推行“代办制”利商举措,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实施“留引并举,以留为主”的留商战略,努力打赢“引才留商”战役;建立公平公正的护商环境,加强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监督力度;建设服务型效能型的聚商政府,不断增强聚商引力。

  塑造“产业第一、企业家优先”的重商理念

  营商环境的优化,关键在于思想认识的转变。哈市应积极叫响“产业第一、企业家优先”的口号,树立“企业就是家业,重商就是种富”的认识,在全市掀起鼓励支持企业家创业的高潮。

  应加快建立新型政商关系步伐。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同企业家建立真诚互信、清白纯洁、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建立健全市、区、街(乡镇)三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做到帮扶企业制度化常态化。

  应着力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利和自主经营权不受侵害。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判案的基础上,制定和细化涉企行政执法以及司法中案件定性、涉案人员、财产认定的操作规范,防止过度执法。严厉打击利用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打击竞争企业、抵赖债务的案件。对于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家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给予公平合理补偿。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严禁向企业收取或变相收取各类评比费、赞助费。

  应大力提升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重奖各类企业创新,提高企业家和非公从业人员在评选劳动模范、劳动奖章和“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中的比例。  积极探索“四送四到位”的亲商模式

  营商环境的优化,首先在于政府服务到位。委员建议,应积极探索建立“四送四到位”亲商模式,主动把政府打造成为“企业之家”。

  ——送新发展理念,保证宣传到位。面向企业一线全面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龙江讲话精神,宣讲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及全市发展规划和战略,使企业与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向。

  ——送政策,保证理解到位。组织宣讲团和辅导组,为相关企业深入解读国家、省、市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业投资创新驱动等系列政策措施;宣传讲解我市关于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促进民间投资、支持工业及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等扶持鼓励政策;讲解说明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方案等各项方便企业办事的“放管服”改革举措。

  ——送创新项目,保证需求到位。有针对性地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帮助企业引进创新型项目,建立战略合作同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送生产要素,保证对接到位。组织银企、科企、产需、用工等多项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人才等难题。

  构建“统筹兼顾、有所侧重”的扶商政策体系

  营商环境的优化,重点在于构建适合本地特点、便捷高效完善的政策体系,使企业发展与地方发展深度契合。

  委员建议,应着力提升政策的适用性。提升政策的高度和深度,加强对新产业形态的分类定性和发展趋势研究,突出城市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呼应各企业各阶段发展现实需求,切实提高政策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应有针对性地搞清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与限制、企业盈亏与运营机制灵活性、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合理性、技术先进性与后续技术支撑、内外主要同类竞争企业发展情况与销售市场分割情况、产品的市场前景、企业的成长性与可持续发展、目前的问题与需求等基本情况,尽力做到因企施策、精准扶持,凸显政策精准度与细致度;应合理确定政策扶持周期,在政策效应没有充分显现以前,不随意变更政策。

  应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集中度。对现有各项资金进行整合和优化,集中支持立市主导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不断提高资金的集约效应。设立农业发展与食品工业、传统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高新技术与新业态产业、旅游与服务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发展等几个资金大类,明确阶段性扶持重点,变分散式“撒芝麻盐”使用方式为集中使用,切实发挥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

  应进一步创新专项资金投入方式。根据扶持门类,完善投资平台,建立股权投入与退出机制,形成部门制定政策和明确投入方向、财政以股权方式分类注入平台、平台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以股权方式投入企业的运行制度,建立财政、平台、企业三方权益约束机制,确立被扶持企业资金使用的责任和义务。

  应建立科技成果政府采购与储备制度。在目前我市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本地企业购买成果能力弱、成果转化率低的情况下,政府应主导科技成果贮备与转让工作。

  来源:哈尔滨日报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