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冬奥之风抢抓机遇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加快创新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第三中学艺体中心主任张铁忠
2015年7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了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为中国北京。国际奥委会再次垂青北京,既显示了对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信心,也是对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又一次高度肯定。获取冬奥会举办权的成功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它将推动中国冬季运动的推广普及,带动中国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借此,我市应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乘势而上,积极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加快创新发展。
为此,我建议:
(一)抢抓机遇,切实形成发展体育产业的共谋共识。一是应加强统筹,尽快建立高层次的政府、专家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专题研究体育产业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形成部门合力,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二是应科学规划,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将发展体育产业纳入我市十三五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并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旅游产业规划、全民健身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体育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等其他规划相衔接,在“一核、一圈、两带、多组团”的总体布局思路下,进一步科学制定哈尔滨市体育产业发展阶段规划和具体实施细则,坚持按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二)创新机制,不断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开放体育市场。政府应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开放体育市场,最大化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源,着力扶持培育本土体育场馆赛事运营商,承办高水平高级别体育赛事,提高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带动体育消费。同时,应加强体育部门与高校、民营体育馆所的合作,以市场化的方式,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二是实施大项目引领。针对目前我市体育产业项目“散、小、弱”的现状,着眼于产业布局,以体育大项目作为产业合理布局的支撑点和增长点,充分运用国家、本省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发挥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是建立政策及资金扶持机制。尽快出台引导和扶持体育产业的地方激励政策,在项目立项、土地、机构、宣传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对符合政府重点扶持方向的体育产业给予优先支持。同时,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银行贷款、民间投资、合作合资、引进外资等多元投入机制,大力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项目。四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对体育产业市场进行规范,促进体育产业市场依法运营。
(三)找准定位,优先做强我市冰雪体育产业。一是对我市冰雪体育文化旅游品牌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出台我市冰雪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合力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应重点引导亚布力度假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二是积极建设哈尔滨至亚布力冰雪运动带,沿哈牡高速,打造哈尔滨至亚布力的大冰雪运动健身休闲旅游带,辐射宾县、五常。市及区、县(市)政府应增大基础设施投入,加速冰雪运动休闲旅游设施设备提档升级,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三是建设全天候室内冰雪运动综合体。新建的奥体中心应从我市气候实际和地域特色出发,以冰雪运动为特色,建设大中型全天候冰雪运动场馆,成为大型赛事、市民开展冰雪运动及健身娱乐的大型体育综合体,全天候开展冰雪运动,打造赛事、运动、健身的全季城市,全年不断线。四是建立体育产业科技园区。一方面应考虑在哈南工业园建立体育产业科技园区,建立装备研发、制造生产、物流商贸等产业链;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整合资源,把大成街、宣化街、十字街体育用品成熟商业区做大做强,打造成我国冰雪体育商业中心。五是大力开发冰雪体育竞赛表演,着力培育冰雪体育消费市场。注重发挥冰雪体育竞赛表演在产业中的引领作用,激发群众参与体育热情,引导体育活动、培育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四)突破瓶颈,加快培育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尽快改变目前体育产业人才缺乏的状况,是我市发展体育产业的当务之急。一是抓好体育产业人员的政治业务技术学习和培训,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真正发挥人才作用,不断营造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二是采取积极措施,建立体育产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和体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选调和招聘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具备法律、经济、财务等方面知识层次、结构合理的各类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充实体育产业队伍,同时应加快引进体育产业领军人物和管理人才。三是应注重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体育经纪人制度,促进体育中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