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管理体制完善供水体系
市政协委员、松北新城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许春生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供水管线严重老化、管网渗漏严重等供水系统问题频发,特别是由于供水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供水能力、质量和安全的因素,进而影响我市的全面发展。
其主要原因:一是供水行业各区归属划分混乱。我市供水行业各区归口管理不统一,全市除江南主城区供水管理相对集中之外,其余都是分区、分片管理,水价水质不统一,尤其是采用地下水水源的水厂,由于部分水厂建设时间较早,工艺相对落后,设备陈旧,而且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城市建设用地逐渐侵占或者影响水源地的出水水质,造成水厂出水质量的波动。这些问题,导致全市供水无法合理、有效地进行统筹管理。二是地下水超采情况严重。规划区范围内除江南城区外全部取用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自备水源井数量众多,且部分地区对地下水的开采控制力度不足。呼兰、阿城、双城城区由于常年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城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较为突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且出现逐年扩大趋势,部分水源井已经出现枯竭的现象,出水水质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供水能力分布不平衡。江南城区总供水能力达到118.3万立方米/日,而现状平均日用水量为78万立方米/日左右,最高日为87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供大于求,设施闲置问题较为突出。其它地区供水能力明显不足,松北区仅有一座水厂,还负责向科技创新城供水,已经处于能力不足状况。双城区、阿城区现有城市供水厂均处于满负荷运行状况,用水高峰时段供水能力明显不足。同时由于水厂规模较小,不仅运行状况不好,能耗较大,对于负担区域供水管网的调节能力也较差。
为进一步适应城市近远期规划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城市新旧水源设施,适时开发利用补充及备用水源,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建立完善的城市供水体系,我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由市政府牵头组织,逐步整合各个供水的管理单位,将全市各区的供水单位统一由市供水集团纳入管理,实行全市供水统一管理和规划,统一水质和水价,完善供水体系,为全市各个区域供水设施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二)促进供水设施均衡发展。对江北的城市供水水源、水厂进行全面升级改建。一是进一步加快哈尔滨市松花江水源松北区供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松北区、科技创新城的供水以及利民开发区、松江避暑城的原水问题。二是改造利民开发区的水厂,在利民三水厂基础之上进行扩建,统一利民开发区以及松江避暑城的供水管理,将原利民开发区第一、第二水厂改造为加压泵站。三是根据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利民开发区、松江避暑城的实际供水发展状况以及呼兰河水质变化情况,改变呼兰老城区的水厂水源为松花江水或者呼兰河水,在呼兰三水厂的基础之上进行改扩建,集中向呼兰老城区供水。
(三)科学规划,提高产能。应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尽量减少地下水开采,经过科学论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新的水源或水厂。一是启用西泉眼水库水源,作为阿城区的水源地,逐步关闭阿城区原有的地下水水源;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作为哈尔滨市江南主城区的备用水源地。二是改造阿城区第二水厂的工艺流程,根据阿城区的发展情况逐步达到设计能力。三是随着哈尔滨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逐渐发展,建议将双城市的城市供水纳入哈尔滨市的整个城市管网中,逐步减少对该地区地下水的开采。四是将松北区的前进水厂作为城市备用水厂,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四)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加大在建供水工程资金的保障,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投入资金,逐步淘汰低端、落后的生产设备,改善供水水质,提高产量。逐渐更换老旧供水管道,提高供水的安全性。为保障更充足的资金,建议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