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打造特色人才队伍的建议
九三学社哈尔滨市委员会
哈尔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云集的大都市,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各用人单位的“抢手货”。因此,大力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打造特色人才队伍,将成为我市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引擎。
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高级技能师资仍然紧缺。近年来,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已改变以往按照事业单位的进人办法,转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资格的人员,都可以直接应聘兼职专业教师岗位,但人才缺口依然很大,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急需一大批适应新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然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又尚不能满足需求,存在着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工作性质取向比较单一等问题,可塑性不强,缺乏创造性。
(三)校企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院校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开展教学,没有做到校企合作,导致学用脱节,输送到企业的学生往往不能立即适应岗位需求,增加了企业的培养成本,影响了企业效益。
(四)社会认知和待遇问题影响从事技能劳动者的积极性。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片面人才观念。技能型人才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劳动价值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导致许多年轻人抵触技能劳动,不愿意到职业院校就读,一些中职的学生也选择“曲线救国”,继续考取大专院校,追求学历等。
二、打造特色人才队伍的建议
(一)大力推进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安排教师到生产建设一线,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专业实践等形式,为他们创造接触生产实际、了解企业经营、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良好机会,使他们既能强化自身的理论知识,又能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增强专业技能。拓宽“双师型”师资引进渠道,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把兼职教师作为高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弥补专职教师不足的现状。
(二)转变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知偏差,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一是广泛宣传技能型人才的先进事迹及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组织全市范围的技术大比武活动,对大比武中的优胜者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三是在全市企业中大力推广“首席工人制”,在用人上打破身份界限,不断完善技能型人才的激励机制,畅通技能人才社会流动的上升通道,使技术工人得到相应的社会尊重,劳动价值得到相应的回报。
(三)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和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励民营资本投资职业教育,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其做大做强;三是完善阳光工程培训办法,提高补贴标准。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在国家、省下拨培训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应适当提高配套资金的补贴标准,引导和鼓励农民自主参加职业教育和各类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四)加强技能人才的培训。一是把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政府在重大项目审批、招标时,对申报、投标单位要提出技术工人培训、使用和待遇的相关要求,推进培训就业一体化,逐步形成“先培训,后上岗”的用人机制;二是要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实职工工资总额1.5%—2.5%用于职工教育的社会责任;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或建立技工学校,大力培养技术工人,广泛开展名师带高徒、岗位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攻关等活动,努力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为高技能型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五)完善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学生技能水平评价方式的改革,逐步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在现有考核模式上,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难题的考核要求,并增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要求;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突出新技术、新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要求;对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强化综合性考核和多项技能的考核。力争做到五个结合,即: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行政指导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只要我们注重特色人才队伍的建设,就一定能够为哈尔滨乃至黑龙江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