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

蔺绍勇:关于发展我市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6-01-18

  关于发展我市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蔺绍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感召下,一个默默蓄势多年的行业,开始步入大众视野,并迅速表现出惊人的市场潜力。未来,智能机器人将深入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国际上把智能机器人按用途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类。前者主要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后者主要是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教育娱乐、医用手术、清洁烹饪等系列产品。

  立足哈市,我们看到,无论是“哈南工业新城机器人产业园”、“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成立,还是市委、市政府开年报告中“六大先导产业型集群”的提出,都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推进产业集群的建设起到了积极引导和促进的作用。为稳步推进我市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针对我市智能机器人相关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积极发展第二产业中的功能性专用工业机器人。建议集中攻关,掌握核心技术,研发一些专用低成本的搬运作业、机械加工、焊接、涂胶、加工、组装拆卸、注塑等功能性机器人。一方面,可以提高传统产品质量,提高功效,增加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缓解“用工荒”问题。

  二、培育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服务机器人。由于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比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要求更高、投入成本更多、研发的技术难度更大、周期更长,因此,作为技术储备和预研,可考虑用于医院、社区、家庭、商场、办公大楼等领域中的特殊工作应用,以满足广泛的市场需求。可以挖掘哈工大的软资源,设计推出HIT动漫机器人,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依托现有优势启动机器人博物馆的论证、规划和建设,设计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工厂、机器人体验等新的拓展模式,使之成为科普、旅游发展的新方向,为促进我市智能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一要积极建设服务机器人公共科技平台。通过资源共享等方式创建公共科技信息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力量(孕育在民间的创新力量),开展服务机器人技术研究和应用,促进交叉学科协同创新;二要加强服务机器人人才战略培养。通过建立机器人领域科研人才专家库,建立健全机器人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培养能够承担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的高层次创新队伍。机器人产业化需要大量的专业的机器人调试人员、维护工程师、自动化集成设计工程师,制定长期机器人人才储备计划,建立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联合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分类侧重培养,从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等方面培养面向机器人产业链各部分的专门人才;三要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要发挥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优势,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构建跨部门交流合作、数据共享、联合行动。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学科特长与资源优势,在技术研发、科研成果产业化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