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

哈尔滨对俄投资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16-01-14

  近年来,俄罗斯东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投资吸引力有所加强,但仍属于投资高风险地区。从哈尔滨市近30年对俄经贸合作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市对俄出口的地产品少,对俄贸易不是我市的“强项”。根据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35条)将哈尔滨打造成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具体目标,结合我市自身的区位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等,我市进一步加强对俄全面合作,将是哈尔滨市目前及中长期的发展目标。面对俄罗斯投资环境的状况,如何在对俄东部地区进行广泛合作中正确规避和防范风险,使风险可能带给企业的损失得以避免或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为此建议:

  1、哈尔滨应建立中俄两国地方政府间常态合作机制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建议哈尔滨市利用自身的独特地位,建立双方不同层级政府首长定期协调会晤制度、双方相关政府部门定期例会制度、批准互设商务联络处或代表处等,使双方的联络、会晤、磋商和信息通报制度常态化、制度化,及时通报双方各自国家和地区合作政策法规的变化和调整、合作计划和项目的确定,为双方企业相互间合作提供便利和支持。

  2、我市应尽快成立对俄全面合作协调机构(住俄办事处)回顾我市对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就是企业各自为战的历史,商人单打独斗的历史,贸易起伏震荡的历史,利润听天由命的历史。时至今日,那些在俄罗斯从事经贸合作的中小企业还是胜败凭运气,前景心没底。根本原因之一是没有政府的统一指挥和全局部署。对俄合作企业在俄罗斯多数是粗放经营、过分依赖政策,只要俄罗斯政策有变化,遭受经济损失的都是中国企业。近年来,俄罗斯大力实施远东经济发展战略,发展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正积极准备同独联体及周边国家开展务实合作。面对机遇,哈尔滨市要汲取以往企业各自为战的教训,政府牵头,成立对俄全面合作协调机构,全面掌握我市对俄开展合作企业的情况,因为每一个对俄合作项目都要有长期复杂的过程,政府协调机构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有专业人士参加的跨部门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全市对俄投资的整体战略,全面指导对俄投资工作。

  第二,通过协调、宣传和经济交流等各种渠道消除俄方对中方企业“走出去”的误导,为企业实施对俄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建立和完善投资促进体系,解决投资中的重大和难点问题。

  第四,适当进行宏观调控,避免同类企业进入相同市场时进行内部竞争,损失总体市场份额。总之,政府协调机构要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指导、协调性服务,特别是要全市一盘棋,在对俄合作中,企业要统一思想,要有全局观念,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3、中资企业“走出去”要做好资金和人才的准备对俄投资首先要做好资金、人才的准备,开发市场要具备实力,要有一定的前期进入准备金和战略资源储备,对项目开发要有持续的投入。其次要有好的人才准备,企业国际化最大的障碍是缺乏国际化人才以及对国际市场经营规划的了解。从所调查的情况看,懂语言、熟悉当地情况、精通专业、懂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几乎是所有中国公司面临的迫切问题,亟待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共同努力予以解决。

  4、要选择好在俄市场进入方式和经营模式从实践经验看,并不存在千篇一律的统一模式。对于在俄罗斯的一些成熟先进的业态形式和管理模式,我市许多企业并不熟悉或不适应,在进入俄罗斯市场时习惯于简单拷贝以往在国内或在其他国家成功的经营模式。从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看,对俄投资必须考虑的首要战略问题就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要有长期的战略眼光,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要有不同的经营战略。我方企业对俄投资起步较晚,一些回报率较高的领域和行业已经被西方公司主导,所剩机会不多。这要求中国企业必须选择好自己的市场定位和进入方式,要借鉴竞争对手的经验教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

  5、处理好在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跨文化管理实际上靠的是人才本土化,要用好当地人才。这不仅符合当地的法律要求,而且能在俄当地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以赢得当地利益相关者的支持,这是一条重要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俄欧美跨国公司由俄罗斯人做代理并不鲜见,目前“TCL”、华富集团和中兴公司在员工构成上也实现了本土化(中俄比例50:50,未来俄籍员工比例将提高到70%),一些俄籍员工已经进入公司中高层,在内部管理和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与俄罗斯的主流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跨国公司开拓俄罗斯市场成功的做法看,一个企业要想在俄市场立足,首先要选择好合作伙伴,把本企业的海外发展战略与合作伙伴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搭上主流运营商的顺风船。只有做主流市场,企业发展才会有后劲。西方跨国公司和国内中兴通信公司在这方面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

  7、要改变中国公司和中国产品形象中国对俄合作和投资要获得长足发展,中国企业要在俄市场站住脚,必须改变中国商品即“便宜货”的形象。中国的彩电和汽车,目前在俄罗斯只能进入低端市场,主要不是由于我们没有高端产品,而是由于俄方对中国的高端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低。这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在俄难以立足,中国商品在俄难以打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发展眼光看,具备一定规模的在俄合作企业,不应该追求短期效益,不应在低端市场拼价格争微利,而要扎扎实实在提高员工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树立公司形象,推广自有品牌上下工夫。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