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重要的应用平台和手段。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36860台,同比增长41%, 其中自主品牌比重达到四分之一。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大国,但并不是一个机器人的制造强国。相比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还处于孕育期,整体产业水平相对较低。工信部正在组织制订中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因此,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十分广阔,竞争也将十分激烈。我市在工业机器人研发和工程应用方面起步较早。1985年哈工大研发了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国产的第一套大型构件弧焊机器人自动生产装备也出产于哈尔滨。但令人惋惜的是,我市在以后的30年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未能有所突破。目前哈南工业新城建立了我省机器人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有三十余家机器人企业入驻,但存在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差、品牌影响力小、资源分散、部分要素外流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为此,针对我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制定我市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规划
我市应集中全市在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制造和应用的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力量,开展工业机器人市场和技术的调研工作,厘清产业的发展方向,制定我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我市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技术路线,形成“一盘棋”的布局。
2.选准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突破口”
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区域优势切入市场。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核心零部件生产、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构成了四大主要环节。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没有真正国产化,造成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行,很难上规模。真正能获得较好效益的主要业务是机器人系统集成。在工业机器人产品应用类别上,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和检测机器人是应用的主流。我市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应瞄准机器人系统集成这个环节,选择能够突出我市优势和实力的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应用为重点,作为 “突破口”,集中优势,协同创新,更好的进入市场和开拓市场。
3.谋划好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入的领域
当前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高中端市场几乎被国外一些大的机器人制造商垄断,市场竞争尤为激烈。随着市场对工业机器人产品认可度的不断提高,机器人应用正从汽车工业向一般工业领域延伸。我市进入的领域方向,应在国际品牌占有率相对较低、且长期对工业机器人有较大需求空间的产业,同时结合我市的优势产业的发展,如石化产品加工、金属加工、食品加工、医药制造业等领域,针对这些产业的需求特点,对这些产业进行“自动化改造”,扬长避短谋求长期发展。
4 .突出我市特色有序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我市应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布局。在建设好哈南工业新城机器人产业园区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具有技术与产业优势的企业进入,特别是要积极引进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商来园区建设生产和科研基地,与我市相关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的科研能力、产业基础,谋划建立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
5.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项目的本地化应用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其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东北地区特别是我市工业机器人应用率很低,因此,潜在的市场空间很大。我市应结合老工业基地建设,围绕国家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以较为成熟的机器人成套产品为主攻方向,组织骨干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承担智能制造装备重大专项,在我市重点行业和重点骨干企业中,建立具有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应用试点和具有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推动我市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