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中信银行哈尔滨分行努力克服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不利因素,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秉承“坚持合规经营、夯实管理基础、树立市场形象、提速渠道建设、强化经营能力、推进业务转型”的经营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总行及各监管单位的指导和推动下,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资产负债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截止2014年8月末,全行累计投放资金263.17亿元,同比增长15.8亿元,增幅达到6.39%。2013年,中信银行哈尔滨分行累计纳税7547.42万元,很好的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哈市各项重点产业全面建设,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助力产业发展,实现全市经济的科学、持续、稳定增长,打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中信银行哈尔滨分行以站在金融前沿的专业视角,结合国家、黑龙江省宏观经济政策及当前全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就下一步发挥金融作用、深化金融改革、实现经济增长,
建议如下:
一、建议组建重点产业基金(一)农业产业基金。农业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是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多年以一号文件重点关注“三农问题”,把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内需作为保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长期政策。作为我国产粮第一大省,历年来我省为全国粮食生产及粮食战略储备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黑龙江省设立农业产业基金,向农业相关产业的优势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将有力地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完善政府农业金融服务功能,加速我省农业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及高效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要求,巩固农业综合生产力,全面实现农业生产向农业现代化跨越经营。以中信产业基金资金、黑龙江省政府的引导资金及其他投资者为有限合伙人(LP)共同成立农业产业基金。基金主要运用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投资省内农业及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为主,通过投资后规范目标企业的运营管理,辅助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实现资金的成功退出;二是作为并购基金,介入到企业改制、兼并重组和股份合作等领域中,推动国有农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国有资本流动。(二)对俄经贸合作发展投资基金。近年来,中俄的双边合作关系发展迅猛,对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黑龙江省作为中俄双边合作的“桥头堡”地位逐年攀升。设立合伙人制的对俄经贸合作发展投资基金,通过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以“服务经贸、创造价值”为宗旨,其目标是搭建好经贸投资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发展对外经贸合作专项资金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作用,实现政策集成、资金聚集、资源整合的综合功能,体现财政政策性资金的杠杆效应,建立政府对俄经贸合作投资的新机制,促进政府支持对俄经贸合作发展的金融创新,有力地支持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发展的提档升级。(三)旅游产业基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省会哈尔滨则具有独特城市市貌,有冰雪大世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啤酒节等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厚,以哈尔滨为中心能够辐射到周边牡丹江镜泊湖、伊春森林、五大连池自然风景区等,可以打造多样性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但是龙江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硬件设施不足的现象,各项旅游设施有待完善与提升,同时缺少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建设的配套资金。所以,要把龙江的旅游事业做强做大,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如果光靠政府的财力去解决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议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整合社会资源,推动黑龙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政府主导的黑龙江旅游业的一个有效补充。旅游产业基金的设立,将进一步发挥金融的杠杆效应,有效的支持龙头企业,并将科学地整合哈市周边低层次的、不规范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的整体提档升级。由中信旅游基金、黑龙江省政府的引导资金及其他投资者为有限合伙人(LP)共同成立有限合伙制的旅游产业基金。基金主要运用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投资省内旅游及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为主,通过投资后规范目标企业的运营管理,辅助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实现资金的成功退出;二是作为并购基金,介入到企业改制、兼并重组和股份合作等领域中,推动国有旅游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国有资本流动。以上的优势使得在我省在金融大环境中有关农业、对俄贸易、旅游等方面资金需求占比较重,并且可比优势明显。根据这一特点,农业产业基金、对俄经贸合作发展投资基金、旅游产业基金的组建,将有效的解决相关行业融资问题,推动支柱性产业良性发展。中信银行可在各产业基金的组建过程中提供资金托管、资金管理及财务顾问等服务。
二、加速推进政银合作新概念,共建PPP模式大环境 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以某个项目为基础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模式。合作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各方都可以得到比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中信银行作为参与完成全国首个PPP建设项目(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金融机构,将秉承“承诺于中、至任于信”的服务理念,积极参与政府PPP模式推广工作。哈尔滨分行将利用自身在项目评估方面丰富的管控经验和全面丰富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依托中信集团金融控股平台的坚实后盾,致力于拓宽融资渠道,协助解决政府债务负担,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融资等问题。中信银行能够提供适用于PPP项目融资的产品包括: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股权投资、对接险资、保理融资、租赁保理、理财融资等。建议哈市相关领导充分利用PPP模式的各项优势,扩宽资金来源减少政府财政负担,挖掘社会投资人自身资源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 (一)转变角色定位,侧重制度设计、监督管理等职能。 建议政府部门由过去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角色,变为与私人企业合作提供公共服务中的监督、指导以及合作者的角色。 1.建议改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以便政府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监督指导及合作者的角色,鼓励国内一些有实力的私营机构参与进来。 2.建议政府部门运行机制要做适当的变化。对建设项目应注重合同管理,从而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规模,达到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二)积极引进平台类机构,共商PPP模式的推广方向。根据我行经验,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担是PPP 模式的核心环节。原则上,风险需由最能控制风险发生的一方承担,需要长时间评估,进行复杂的合同谈判,并实行有效监管来防微杜渐。建议政府能够考虑引进投资公司、水务投资公司等平台企业作为项目牵头机构。利用这些企业长期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风控和管理、资金筹措和运用等方面的专业特点及实战经验,可以在其擅长的PPP项目领域中,发挥主导企业作用,这样可以在加大PPP项目政府控制力。(三)加强适合PPP模式的项目储备工作。 PPP模式的实施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我国PPP模式尚属新生事物,开展经验尤为不足。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和财政部门能够加强对拟投资项目的梳理,遴选出优质项目进行PPP模式试点,待具备成功实施案例后,再实现批量推广。
三、努力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夯实经济金融良性发展基础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一项持久、复杂、浩大的工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我省经济稳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必须打破以往各自为政、信息壁垒的局面,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也不仅仅是金融相关单位的职责,金融系统应联合全社会共同维护我省良好的金融秩序,构建出有序竞争、良性协作、平衡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具体建议如下:(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机制。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联合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工商、税务、环保、房管、国土等相关单位部门共同成立。出台我省建立金融生态环境的实施细则和金融债权保护政策措施。领导小组牵头单位有权对各成员单位在金融环境建设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考核,以督促各单位积极投身到我市金融环境建设的工作中来。从风险防范、负面惩戒两个方面开展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二)加快法治建设步伐,构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保障体系。建立黑名单制、曝光制,联合制裁等多项制度,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单位和个人严厉打击、形成威慑,促使金融债权落实。尤其对主观上有逃废债思想且已采取或即将采取转移资产等逃废债行为的企业,加强监测预警,实施联合制裁,有效遏制逃废金融债务风险事件上升的势头。对被曝光企业,公安、国土、房管和工商等部门应对企业及其法人或实际控制人名下的车辆、土地、房产和股权等资产实施联合监控;限制参与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的竞标,取消各种评优资格和各种优惠政策。司法部门加大金融债权案件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提升金融风险预警与协调处置能力。(三)在风险防范工作上,除各商业银行完善自身风险防范体系以外,金融单位与其他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尤为重要。从根本上讲,金融风险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而信息是分布于社会各层面、各环节的,全社会建立信息共享体系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最有效途径。建议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在真正实现各领域信息联网共享之前,可以逐步共享各自领域的预警信息。从以往风险暴露的案例来看,金融领域的预警信号往往晚于工商、税务等其他领域的预警信号,预警信息的共享可以提前发出预警信号,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将带来极大的帮助。同时,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要求法院、房管和供电等部门支持人民银行,逐步将企业用电、房产登记和抵押、企业失信以及司法执行等信息纳入系统,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信息支撑。(四)建立救助机制。对风险企业要区别对待,对于生产经营正常、有偿债意愿但面临暂时困难的企业,应实施银企政多方联合救助,促成合力化解风险、共渡难关,避免企业主逆向选择,被迫逃债。(五)请求根据各行融资贡献比例合理分配政策性资金。为了积极鼓励各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建设的资金投入,考虑银行存贷比的监管要求,建议政府协调辖内资源,在不违背相关政策情况下,根据各家银行为全市提供融资贡献的额度权重,将有关政策性资金中当年新增留存部分,按融资额度占比在各行进行归集(包括但不限于:住房公积金、住房维修基金、商品房预售资金、公共资源交易资金、保障房资金、社保资金、土地预存款和保证金收益、预算单位及学校等非税收入)。我行会将归集到我行的资金撬动放大用于哈尔滨市的信贷投放及有关融资支持。(六)控制舆论导向。由于对银行经营管理的不熟悉、对监管政策的不了解,一些媒体在涉及银行的相关报道上,存在过分丑化银行的倾向,忽视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缴纳的利税、解决就业、服务民生及履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承担的风险等,建议政府应合理的控制舆论导向,限制不合实际的、有误导倾向的报道。
四、加大对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视,真正发挥金融的作用(一)重视和引进金融人才,为政府实施经济建设出谋划策。哈尔滨市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民生工程、三供两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难题,而银行融资是实现哈尔滨市未来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发展瓶颈的办法。而政府部门缺少金融专家,对新兴的融资产品、融资渠道了解程度较低。因此建议市政府能够与银行建立合作,实施双向挂职,选择金融高管或金融后备干部到政府相应部门挂职,依托其专业的金融知识和实战经验,对各类项目、产业建设的融资提供更适合的意见和建议。(二)给予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关鼓励与激励政策。银行等金融机构每年为当地解决纳税和就业,在见面税收上,建议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如税收返还等。(三)给予我行竞标市级财政代理业务资格的机会。中信银行作为中央财政的主要结算银行,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财政资金结算和管理经验,赢得了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的一致好评。截止2013年末,中信银行各项财政代理业务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辖共计取得财政代理业务资格300余项,已成为国内取得财政代理业务资格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商业银行之一。在中央财政非税收入收缴领域,我行累计收缴中央非税资金8000多亿元,占到中央非税资金总量的65%,同业排名第一,连续多年获得财政部门的好评。由于哈尔滨分行成立时间较晚,截止目前仅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黑龙江省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代理资格,希望哈尔滨市政府可以协调我市财政部门给予我行竞标市级财政代理业务资格的机会,使我行可以在擅长领域为市政府以及财政部门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五、请求市领导协助推进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事宜为加强我行与市政府的互信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双方在更多业务领域的合作与交流,2012年初我行与市政府就我总行与哈尔滨市政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口头意向。按照我行战略转型发展要求,自2013年5月开始,我行便积极推动落实哈尔滨市政府与中信银行总行的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事宜,协议中约定未来两年我行计划向哈尔滨市政府及其推荐的市场主体提供300亿元的融资额度(其中城镇化建设和现代服务业200亿元)。目前协议文本已在市政府金融办的支持下通过市级相关领导审批并发送至哈尔滨市财政局、哈尔滨市人和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哈尔滨市房地局、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哈尔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哈尔滨市土地储备中心等职能单位审查并对协议文本提出修改意见,其中哈尔滨市财政局和哈尔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协议文本中涉及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方面条款提出了宝贵、中肯的意见,其他单位对协议表示认可均无任何意见。感谢市领导和各职能单位对协议的仔细审查,为了可以更快更好的推动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早日进行更深层次的共赢合作,我行希望市领导能够牵头协调我行与市政府以及各厅局委办等职能单位领导共同商讨战略合作协议文本的修改事宜,共同推进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
六、推动税制改革,促进本地经济发展黑龙江作为资源大省,每年向国家贡献大量的税收,特别是“原”字头的资源,如原煤、原油等,建议政府向国家提出申请对相应的税收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以更好地促进和带动黑龙江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
七、提高素质教育,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一)强化素质教育当前我国的教育仍然以应试为主,在课程上、内容上,学至上,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对“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培养流于形式,“高分低能”的现场较为普遍。建议市政府在对小学、初中、高中的素质教育进行强化,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的,让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发挥培养和教育的作用,同时建议各级别的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在未成年时期内能够健康的成长。(二)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目前在我市的教育体系中,名校与普通校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包括师资力量、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使得教育的不公平日益加深。建议政府更够合理的对教育资源进行公平分配,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三)课程学习中加入国学内容国学是中华民族不断传承和积淀的文明精髓,包含着先进的哲学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国学更是实现了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和推广,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呈蓬勃复兴之势。建议在大、中、小学的课程中加入国学的内容,一方面能够让传统文化精髓得以延伸,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