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

关于积极发展3D打印技术 加速哈尔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6-01-14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引擎,3D打印技术又叫“增量制造技术”,是一种将产品设计快速、准确转化为实体产品的新型制造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形成了较为成功的商用模式,在军工、航天、医疗、制造业、时尚业、建筑业等众多领域显示出极大的发展前景。2010-2012年,全球3D产业产值分别为13.2亿美元,17.1亿美元和22亿美元。2012年8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我们不能等”举措,要求五个联邦机构:国防部、能源、商务部、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航空航天局,成立国家增材创新研究院,强力地推动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

  2012年4月,3D打印被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科技领域。同年,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成立。2013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央领导专门考察了中关村3D打印相关研发和生产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正酝酿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制定支持3D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3D打印正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此同时,全国多个省、市纷纷将3D打印技术作为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的引擎。福建省发布了《关于促进3D打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产业联盟、公共研发平台、关键零部件制造、产品应用等多方面,加快扶持该省 3D 产业发展。北京、上海、西安、成都、青岛、武汉等地纷纷兴建3D打印产业园。

  2014年1月,哈工大的首席研究员李畅先生带领他的研发团队制造了世界首台3D打印印刷机。2013年,一家民用级小型3D体验馆已在道里区万达广场开业;今年6月,哈尔滨3D打印技术体验中心在哈尔滨南岗区宣化街正式挂牌,是东北地区第一家从事3D打印技术推广应用的服务机构。他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软件研发技术、黑龙江科技大学的设备、东北林业大学的材料做支撑;2015年1月,黑龙江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黑龙江科技大学成立;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十三届七次全会,把3D打印定为我市的六大先导型产业集群之一。

  目前,哈尔滨对于3D打印技术仅仅停留在观察、关注阶段,除哈工大在此领域有所成建树、一些小企业在此领域从事一些低端经营外,尚未在政府层面形成对3D打印技术的整体布局、政策指引、财政支持,这与我市身处东北地区科技、信息和综合服务中心的城市地位极不相称。

  引进和发展3D打印技术,我市有较强的软、硬件支撑。积极发展3D打印,对于我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结合产业布局,尽快规划我市3D打印技术发展路径;出台促进研发、应用的支持政策。

  将3D打印技术纳入我市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工作,制定和实施3D打印产业发展工作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3D打印技术企业优先享受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3D打印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全方位支持和引导。结合哈尔滨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在医疗卫生、汽车制造、材料研发、时尚娱乐、服装等行业进行创新性研发、应用。

  二、组建哈尔滨3D产业联盟,设立3D产业园区。

  由市政府指定相关部门统筹,以哈工大为牵头单位,与从事3D打印软件技术、设备工艺与制造、打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相关院校、科研、企业结成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研发合作产业联盟,形成技术共研、成果共享、市场共荣和风险共担的利益综合体。在此基础上,建设集生产、研发、应用、公共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园,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入园设立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建立相应激励政策,在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税改方面给予优惠。

  三、安排专项资金开展3D打印技术研究与开发。

  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中列出专项资金,对3D打印技术和应用产业发展给予扶持,资助从事3D打印核心技术研发和基础性研究工作的单位与企业。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平台建设、前沿技术研究、产业共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领域,在专项资金、金融信贷、创业投资、信用担保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引进Stratasys、3D Systems和Shapeways等全球知名的跨国3D公司在哈设立中国公司总部。

  四、加大3D打印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发挥我市留交会、博士后流动站等平台集聚人才的作用,采用期权、股权激励等方式积极引进高素质、创新型的3D打印技术人才和团队。推进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3D打印技术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支持企业、科研机构设立相关专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在哈职业院校加快培育3D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探索建立产学研联合的人才培育机制。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