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自2012年开始,围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治理“乱检查、乱处罚、乱摊派、乱收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以及不给钱不办事,勒拿卡要等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了以规范执法、转变作风、优化服务、行政问责为主要内容的政风建设年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先后出台了《行政问责规定》、《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六项禁令》等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强化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以“企业满意、群众满意”为工作的最终标准,建立了企业监督评议机制,让企业、群众直接参与,对执法部门工作进行评价;坚持把行政问责作为改进作风、优化服务的重要抓手,通过严肃问责,公开曝光,形成对违纪违法行政行为的高压态势。通过三年来的积极努力,政府各执法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依法执政、规范执法的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四乱”问题得到基本遏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得到有效遏制,勒拿卡要现象明显减少,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企业满意度也由2012年75.22%,上升到2014年年底的91.79%;与2012年出台整治“四乱”行为规定之前相比, 10个重点执法部门到企业检查次数和罚款额度分别减少了59.1%和45.2%,政风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一线执法中仍存在“办事难”问题,一些基层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对企业和群众办事故意拖延、态度恶劣、故意为难、勒卡、反复折腾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低,审批时间长,拖延、勒卡、刁难、态度生硬,不给钱不办事以及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仍在不同程度存在,企业和群众办事依然很难。
深挖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问题的根源:一是办事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一些职能部门办事人员认为,经济发不发展和自己关系不大,没有把企业和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导致工作不尽责,遇到难事、碰硬的事,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左推右挡、上推下卸。二是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一些政府部门办事人员角色错位,没有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真正把企业和群众当成当作服务对象,而是当成了管理对象,习惯了当官做老爷、摆架子。三是利益至上还没有彻底消除。个别职能部门及办事人员始终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和群众利益之上,无论做什么事,干什么工作,首先想的是如何为自己捞好处、得利益。四是办事标准不明确。有的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和群众办事标准不明确,需要什么条件、提报什么材料、什么时间完成,全凭办事部门和办事人员一句话,对行与不行、批与不批,就看企业和群众的“态度”。五是办事职责不清晰流程不够明度。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审批部门对具体的执法职责、权力事项不清晰,特别是对每一个具体事项,没有明确的具体提报要件、哪一级审批。为更好地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问题,建议着力在规范行政执法、强化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效能、营造法治氛围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是落实权责。建议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梳理规范执法职权事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相关制度,制定和报备例行执法检查计划并向社会公布,做到权责明确,责任到人、追责有据。
二是明确标准。建议职能部门进一步规范企业和群众办事标准,对行与不行、批与不批,明确具体的审查依据和标准。
三是办事公开。建议职能部门进一步增加工作透明度,把梳理确定的执法职责、权力事项特别是对每一个具体事项,都要明确具体提报要件、办事流程、办理时限,并在部门网站和办公地点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开承诺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强化监督。建议市政府、市纪委监察局、市直机关工委对涉及企业群众办事等重点环节进行专项检查和明察暗访,发现对企业和群众办事故意拖延、态度恶劣、故意为难、勒卡、反复折腾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低,审批时间长,拖延、勒卡、刁难、态度生硬,不给钱不办事等问题,及时启动问责机制。
五是抓好评议。企业和群众作为职能部门的服务对象,对职能部门和办事人员办事是否拖延、勒卡、刁难了解最直接、感受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建议由企业和群众对基层科所队及一线办事窗口和办事人员进行评议,通过企业和群众评议这种“倒逼”和“压力传导”机制,促使职能部门和办事人员主动为企业和群众服务。
六是严格问责。始终保持行政问责高压态势,凡是违反行政问责规定、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规定和“六项禁令”的,凡是吃拿卡要、有事没事折腾企业的,凡是庸懒散拖、顶着不办的,一律零容忍、严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