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提出将通过积极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催生基于云计算的在线研发设计、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物流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会议认为,加快发展云计算,打造信息产业新业态,对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物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 (互联网、4G/GPRS、RFID、GPS、GIS、云计算技术等)对物品在各个不同阶段实现信息采集、筛选、分析、指挥、汇总的技术活动,起到合理调度,科学安排,加强监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工信部在《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重点支持电子标识、自动识别、信息交换、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移动信息服务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哈尔滨市作为国家云计算产业基地,拥有中国云谷、中国云飞扬等产业园,具有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市政府应把发展云计算作为一个抓手,带动建设、服务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抢抓国家支持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构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的有利契机,把握产业转型新机遇,将我市打造成东部陆海丝绸之路上的智慧物流中心,使之成为国际贸易的智能物流带、要素集聚的新兴产业带、互利共赢的开放带,用大通道搭建大平台,用大平台促进大开放,用大开放引领大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综合协调各方业务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物流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我市智慧物流产业建设,加大智慧物流产业建设推动力度。智慧物流的本质是一场物流管理和运行模式的变革。就支撑它的信息应用系统而言,整体的规划也必须进行顶层设计,才能够得到有效、可持续的发展。有关部门应通过认真的调研分析我市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发展智慧物流产业所具备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自身发展地位、地区优势结合《哈尔滨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研究制定《2015-2017哈尔滨市智慧物流产业三年规划》。从园区扶持、产业培育、人才引进、市场支持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环境,研究制订支持智慧物流产业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对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扶持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环境来推动智慧物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建立物流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系统。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统、药品的可追溯系统等等,这些智能的产品可追溯系统为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通过RFID标签与数据库形成的"物联网"实现对供物流产品的自动化识别、判断和监管可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快速通关。目前,在医药领域、农业领域、制造领域,产品追溯体系都发挥着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有很多成功案例。
3、建立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这是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物流过程中可实时实现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与管理系统。目前,全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可视管理网络还没有,但初级的应用比较普遍,如有的物流公司或企业,建立了GPS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有的公司建立了食品冷链的车辆定位与食品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等,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在公共信息平台与物联网结合方面,也有一些公司在探索新的模式。
4、建立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这是基于传感、RFID、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实现物流与制造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如:有一些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就实现了机器人码垛与装卸,无人搬运车进行物料搬运,自动化的输送分拣线上开展拣选作业、出入库由自动化的堆垛机自动完成,物流中心信息与制造业ERP系统无缝对接,整个物流作业系统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这也是物联网的初级应用。
5、建立智慧供应链。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技术、EDI技术、RFID技术、条形码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移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基础通信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采购需求计划系统、物料需求计划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实现产品生产供应全流程可追溯;构建数据交换平台、物流信息共享平台、财务管理和结算系统、物流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运作,实现整体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打造智慧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