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常委会议紧紧围绕实施市委新的发展战略,以“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为议题进行专题协商。在上半年集中进行调研考察的基础上,会上协商讨论了市政协《关于加快实施“北跃”战略,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调研报告》,6位常委、委员做了大会发言,5位做了书面交流。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开发建设科技创新城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对这次专题常委会非常重视,市委常委、副市长丛国章同志代表市政府通报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建设情况,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下步转化落实作出明确的表态。市政府有关部门、高新技术开发区及有关区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相信这次会议,将会对科技创新城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今年是实施市委新的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科技创新城建设的启动之年。应该说,经过短短半年时间,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一批较大的科技项目迅速开工建设,启动资金得到落实,基础设施正在完善,开局良好,成绩喜人,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激发了全市上下加快哈尔滨新一轮大发展的坚定信心。但也应该看到,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目标相当恢宏,任务非常艰巨,工程十分紧迫,还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必须举全市之力,集各界之智,以超越自我和创新发展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下面,我结合市政协专题调研和委员、常委的意见建议,就科技创新城开发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讲五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超越自我,不断增强建设科技创新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实施“北跃”发展战略,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城,哈尔滨进入了“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松花江时代。我们应该进一步增强建设哈尔滨创新城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新的战略部署上来,又快又好地推进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开发建设。
(一)建设科技创新城是提升哈尔滨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战略选择。现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浪潮中,城市经济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各地呈现出千帆竞进、百舸争流的发展势头。相比之下,哈尔滨在新一轮城市经济竞相发展中还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大家看到,近年经济发展快的城市都是以高新区为龙头,以新区建设为载体,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以项目投入为支撑,以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推进产业聚集、企业集群和资源集约利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规模扩张。比如天津滨海新区几年来,生产总值保持20%的增长速度,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3810亿元,比重占全市一半。而我市工业园区比较分散,功能布局不尽合理,规模不大,后劲不足,在新一轮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张上还没有发挥应有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这也是哈尔滨工业实力不强,规模不大、产业不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说,规划建设130平方公里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打造哈尔滨新一轮城市扩张的支撑点和增长极,迅速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对增强哈尔滨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建设科技创新城是促进结构优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在全球气温变暖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压力下,全球经济和发展方式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关口。实践证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一次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哈尔滨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一直面临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压力,大部分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许多产品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环节。我市虽然科技实力雄厚,但技术应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还有许多薄弱环节,科技成果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还不够。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围绕市委
“北跃”发展战略,启动科技创新城建设,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有助于我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高新技术产业承载发展能力,有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和现代高端服务业基地,促进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市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三)建设科技创新城是实施“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构想的重中之重。随着市委新的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哈尔滨正逐渐成为东北地区新的投资热点,进入了全面开发建设和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北跃”战略作为全市新的发展战略的启动点和关键点,是哈尔滨实施新的发展战略的希望所在。而开发建设科技创新城则是“北跃”战略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关系到哈尔滨“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构想的实施,关系到“超越自我、晋位赶超”目标的实现,成为实施新战略、新目标、新任务的牵动性、标志性工程。因此,必须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心,以超越自我和创新发展的精神作风,高起点、高水平搞好开发建设,以科技创新城的成功建设迎接“松花江时代”的到来。
二、坚持科学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努力打造引领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科技创新城
市委、市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编制了科技创新城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用20年时间将科技创新城建设成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的发动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省市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建设130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城,不论是目标的制定、还是时间的跨度,在我市都是历史性的战略决策。因此,科技创新城不同于一般的开发区建设,应站在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站在哈尔滨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历史节点上,立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高水平地搞好创新城的规划建设,并用法规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和连续性,努力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和建设的前瞻性。一是坚持培育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新城中集中引进大学院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是简单复制和归堆,关键要提升科技转化能力和产业发展实力。因此,要整合科技资源,吸引大学研究所和企业设立研发基地,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器,组建产学研用联盟,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一步增强创新城的核心竞争力。统筹整合大型科研设备等科技资源,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建立特色突出、水平领先的专业技术研发平台,以提高科技研发效率,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建设科技资源富集、科技成果丰硕、产业转化能力强的国家一流的技术创新中心,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产业结构的强大引擎。二是发展高端产业集群。坚持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为依托,紧紧围绕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这一核心,准确定位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瞄准重点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把科技创新城建设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规模可观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建设服务外包园区,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形成较为完整的国际服务业外包产业链。三是建设适宜人居的现代生态城区。科技创新城不是单一的工业园区、研发基地,而要按照“造城模式”建设功能配套的现代城区。因此,应按照适宜居住、适宜创业及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把科技创新城建设与北国水城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松北区规划、呼兰区规划相统一,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城区功能、产业布局等方面统筹考虑,积极引导和促进各种要素向科技创新城聚集,真正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现代宜居的新城区。同时,规划建设要遵循生态、低炭、环保的要求,充分考虑经济与自然的和谐,高水平建设公寓、住宅、学校、医院、超市、文化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创新城交通、通讯、教育、卫生等服务功能,全力打造产业明晰、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生态型科技创新城。四是构建东北亚国际经贸和科技合作的战略高地。应着眼于打造东北亚地区经贸和科技合作中心的战略目标,结合“北跃”的战略实施,调整位于松北区的哈尔滨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扩大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整合对俄工业中心和其他对俄科技合作中心科技资源,将科技创新城建设成为国家级的中俄科技合作与创新平台,进而发展成为国家级的中俄科技合作区,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
三、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引进牵动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
创新城开发建设短短半年来,已引进十几个规模较大、有牵动力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入驻为创新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应进一步明确国际化、高端化的招商方向,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瞄准国际高端研究机构和大学、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助推创新城快速发展。目前,科技创新城开发建设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先期的基础设施投入主要依靠财政和银行贷款。随着科技创新城的迅速推进和扩张,依靠财政和银行贷款远远满足不了创新城开发建设需要。因此,应该学习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成功经验,与国外大的机构和财团进行战略合作,引进大的战略投资者,助推创新城快速发展。可以规划“园中园”或“城中城”,大胆采取股权融资、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融资等新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创新城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国际水准,加快创新城的建设步伐。二是围绕发展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招商选资。立足创新城资源、科技优势和产业发展定位,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谋划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对外招商、集群招商。组建专业招商团队瞄准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要投资者,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有针对性定向招商,引进带动能力强、关联度高、集聚效应好的项目。通过引进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育创新城产业体系,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集聚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三是制定完善中长期招商规划和招商政策。制定出台鼓励各类投资建设主体的相关政策,在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房租等方面,根据项目的层次、额度、规模、产业关联度等不同情况,给予不同额度的补贴。设立重点产业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帮助从城区迁入创新城内的单位进行原有土地房产置换,给予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差额补助。鼓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引荐境内外客商投资创新城的各类项目,并对引荐者给予奖励,进一步调动干部群众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四、努力破解土地和资金瓶颈,有效支撑科技创新城的开发建设
在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和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形势下,土地和资金成为制约科技创新城开发建设的重要瓶颈,应该充分争取土地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缓解日益突出的建设用地不足和资金短缺的矛盾。一是集约经营土地,用好用足有限资源。完善我市现有的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通过土地前期开发,小区道路、绿化、给排水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土地价值,解决开发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同时,要合理调配农转工用地指标,将每年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给科技创新城。制定科学的用地标准,有效调控企业的建筑容积率、投资密度和投入产出率等,提高土地利用率。此外,还可以探索采用年租制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以缓解目前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二是鼓励多种资金主体参与开发建设。加强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的融资主渠道作用。积极采取融资租赁、股权租赁、发行债券、信托基金等形式,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扶持。以重大项目为依托,鼓励民营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参与投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台相关的投资收益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符合创新城产业发展方向的各类产业和和项目。
五、加强配套建设和政府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现在各地的投资洼地已经由注重政策优惠,向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协作发达、政府服务高效等综合优势转变。应努力营造设施齐全、政策稳定、管理规范、办事高效的投资环境,培育创新城的综合竞争优势。一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创新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创新城由于开发建设刚刚起步,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不仅给已入驻企业带来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也影响了一批潜在项目的进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的主要责任,应继续发扬创业者“5
2”和“白
黑”精神,项目定位到哪里,基础设施就推进到哪里,在项目入驻时尽量完成“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采取BOT、TOT等市场化方式融资,加快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供水、供电、电信等相关部门应在创新城功能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给予投资者优惠并严格兑现。二是优化服务,全力打造优良的发展软环境。牢固树立“处处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形象”的观念,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优质服务,打造诚信哈尔滨,形成“亲商、富商、安商、扶商”的良好环境。积极建立项目策划、审批、招商服务机制,进一步实行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等做法,加强在谈项目、签约项目、开工项目、投产项目的全程跟踪服务,切实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三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先行先试“特区”。成立由省、市领导牵头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城开发建设等重大问题。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构筑适应干事创业的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管理体制。可学习外地成熟经验,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办法,深度整合高新区和松北区行政资源,尽快合并职能相近的部门,建立运转顺畅、办事高效的政区合一的管理机构,统筹行使招商、审批、管理和服务职能,统一开发交通、水系、物流和环保等设施。
同志们,加快科技创新城建设是市委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进一步履行好参政议政的职能,为我市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好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