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市政协第38辑文史资料《传承-哈尔滨非遗纪事》(十)
 

【传承】指尖上的灵动

市政协第38辑文史资料《传承-哈尔滨非遗纪事》(十)

  我是陈秀萍,1963年4月出生于哈尔滨市,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布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就围绕在奶奶、妈妈身边看她们做手工活。奶奶陈王氏,1900年生于山东高密,后嫁给祖父,迁移辽宁朝阳,1930年又迁至黑龙江省宾县,精于刺绣及布艺老虎制作等各式女工活。奶奶做的布老虎长眉大眼、大鼻子、大嘴巴憨态可掬。妈妈张桂芹,1928年生于阿城西张家,未嫁父亲之前,便是西张家一带闻名百里的绣女。妈妈的刺绣为满绣,是用各色彩色棉线绣成,针法层叠渐递,色彩变换,层叠有致,绣品布局严谨,凹突立体,端庄秀丽。在我十岁的时候,妈妈拿出了一对枕套给我,这是妈妈未出嫁前绣制的“蝶恋花”,一直枕到我出嫁,后来这对枕套在娘家动迁时遗失,至今遗憾万分。

  那是20世纪60年代,晚上经常停电,妈妈盘腿坐在坑上做针线,我枕着妈妈的大腿,油灯把妈妈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映在墙上,墙上的影子忽长忽短,手指拉线上扬的伸展,动感优美,我觉得特别好看而又神奇,就像是皮影或动画,这样的美好情景一直映在我的记忆里。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们的主要玩具是布口袋也叫沙包,那时我六七岁,向妈妈要裁衣服剩下的碎布角儿,剪成六个正方形,然后拼缝,装进豆粒或苞谷,花花绿绿十分好看,玩踢口袋、打口袋、跳格子等游戏,常常玩得满头大汗,口袋就是我最早制作的布艺。1970年,我上了工人子弟小学,三年级时学校有劳动课,为了把针、线、尺等小物件收纳在一起,我为自己做了一个方形的针线包,在妈妈的指导下,在上盖部分绣上了几朵小花儿,受到了同学的赞叹和老师的表扬。那时候,为了增添一点点家庭收入,我和姐姐、妈妈及奶奶到服装厂取零活回来做。记得那时候,做得最多的是给的确良衬衫锁扣眼儿,锻炼了锁针的技巧。在我的记忆中还印象最深的是放学后推开院门,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做布韬子打蒜布疙瘩(一种盘扣)。她身旁放着一个柳编的针线筐箩,有一个专放针线的针线荷包,是我最爱的一件布艺作品。这个针线荷包分上下两个部分,可以打开、可以上下合上,针插在里面,平时可挂在衣服的大襟的侧面,上盖绣的喜鹊,下面绣的是梅花,做工精美,小巧灵珑,颜色艳丽,奶奶告诉我这叫喜鹊登梅,也叫喜上眉梢。

  我打小就酷爱绘画、书法,高中时又迷上文学,曾在多家杂志诗刊发表诗作。九十年代末期,我曾跟随哈尔滨师范大学葛维均老师学习山水画,同时又涉猎了剪纸、布贴画、刺绣、中国结等,将这些艺术综合后揉进我的布艺设计中。从2000年开始专心于布艺的设计和制做,每年做的布艺作品样式30余个,在风格上既保持传统又精于创新。说起民间民俗传统手工布艺,它是以棉布、绸、缎、棉麻等为主要原料,以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题材,以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布艺作品的创作。从远古时代织布产生至今源远流长,它分布南北各地,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最为著名。

  北方地区布艺文化多来自于山东,特别是黑龙江,揉和了山东及当地满族的民俗特点,形成自己豪迈粗犷的风格。在制作技法上,通过剪、缝、绣、贴、挑、纳、镶等技法,配上珠子、亮片、中国结,流苏等装饰,就这样,香气扑鼻的荷包,惟妙惟肖的布老虎,刺绣精美的挂件及可爱的虎帽、虎鞋、十二生肖、民俗包袋等作品,在我灵巧手指的舞动中诞生了。我的布艺在用料上,主要以红花纯棉贡缎为主打特色,使布艺作品即传统又时尚,在立体布艺(软雕塑)的造型上,加进去卡通和动漫形态时尚元素、使布艺作品不断发展创新。至今为止,我的布艺品类达到了六大项:1.各式挂件;2.端午荷包;3.立体布艺(软雕塑);4.婴儿布艺(虎鞋、虎帽等);5.民俗包袋;6.家居布艺。

  民间民俗手工布艺,做为民间艺术中的一项,从织布诞生至今,其实用性、观赏性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全国各地表现民间习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蕴含了中国古老文化和人文思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意识,世代繁衍,继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生产技术获得人们的认可和应用。祖辈已经离去,父辈们也相继离去。

  纯手工艺人由于制作作品时间长、没有专业市场展示销售,收入低微,资金投入困难等客观原因,保证不了正常生活,手工艺人越来越少。为了更加了解手工布艺的现存情况,2005年7月,我到北京进行调查,北京雍和宫对面的国子监街是民间民俗手工布艺一条街,有八、九家专卖手工布艺的店铺,有一家叫净土坊,店主梁大兴,边经营边制作,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布艺作品让我们目不暇接,当时我就收藏了500多元的作品。另外还有一家盛唐轩,是老北京艺人唐季礼老先生开店铺,已是八十四五岁的年纪,做的老北京手艺绝活绒马,时隔六年,我2011年再去的时候,净土坊已无影无踪,盛唐轩也只剩下一位70多岁的老姐姐,她是唐季礼老先生的女儿,在处理店中为数不多的布艺作品。一问才知,唐老先生已于2010年离世,这个店铺马上就要关门了,国子监这条街只剩下一家后开的“百姓人家”了,店里还有布老虎、虎鞋、虎帽、绣球布艺作品等,我收藏了狸候虎等10件作品。2014年,我再去国子监,“百姓人家”布艺作品已经没有了,我询问店主那些布老虎怎么都没了?年轻的店主回答说,会做老虎的人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都已经离世了,您以前见到的布老虎再也没有了。

  2009年9月我去了西安。陕西、山西、山东都是民间手工布艺最为繁荣的地区,在西安鼓楼回民街,有十多家售卖手工布艺的店铺,布艺十二生肖、布艺毛驴、虎帽、虎鞋、大型布艺挂件等作品,数目品类繁多,我在这条街上逛了三天才看完。我再去西安时,是2014年6月,回民街上卖手工布艺的店铺只剩下两家,而且只剩下虎鞋、虎帽等几样作品了,柜台上摆着的大多是大量生产的电脑刺绣布艺,从前的那种民俗韵味消失怠尽,这一情景,真是令人叹息、很多的手工技艺就这样离开人们的视线,逐渐消失了。市场调查,让我感到忧心、沉重到窒息。手工技艺要传承下去迫在眉睫,我暗下决心,不能让布艺手工技艺就这样消亡,不仅家承传授女儿,还要向社会广泛传承。

  从2011年开始,我积极带动周围人群,深入幼儿园、小学、中专、大学及老年大学,到社区、外县妇联,去偏远山村小学义务支教。包括了所有年龄的人群和层次,近两千余人进行手把手传授布艺制作技法,从基本针法教起,耐心细致并精心讲解传统民间布艺的历史和文化,让民间民俗文化在人们心中沉淀,让手工艺术世代相传。手工布艺应和每个人都那么亲近,和每一个人都无法分开。它从远古走来,又将继续未来。让针针线线在手指的灵动中纳进对生活的热爱,对人们的吉祥祝福!这,就是我永远的精神追求。

  来源: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作者:陈秀萍

  责编:市政协研究室信息宣传处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