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市政协第38辑文史资料《传承-哈尔滨非遗纪事》(九)
 

【传承】传统吴式太极拳

市政协第38辑文史资料《传承-哈尔滨非遗纪事》(九)

  我是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承人战波。1957年从学于吴式太极“南吴北王”之王茂斋先师嫡传弟子修丕勋,系统学习传统吴式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套路、推手、内功、打法、擒拿及器械,至今已学习和传承吴式太极拳60余年。

  可实事求是的讲,当初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练,就怎么往下传承,都是原汁原味的“老把式”。不欺师,不欺弟子,不欺自己。

  我的师傅修丕勋,山东掖县大武官村人,幼年习武,曾拜尹派八卦掌名师徐奎新学拳,功有小成。1918年,作为北方吴式太极拳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有“南吴北王”之称的王茂斋先师回掖县老家物色优秀人才,经村人推荐,成为王茂斋正式弟子。随即与王茂斋先师赴京,继续学习太极拳,8年功成,达到“挨着何处何处化,不用心思就能拿;挨着何处何处打,不用心思就能发”的境界。成为王茂斋先师早期三大弟子之一。 修老师8年学成后,还有一段来哈尔滨的经历。当时在哈尔滨停留了三四个月,又去海参崴住了一段时间 。

  修老师还在北京的时候,吴鉴泉先生一直就很赏识他的人品功夫,而他谢绝了吴鉴泉先生邀其南下协助教拳的邀请,按照师父的安排,再次回到山东掖县老家。1935年,掖县成立国术馆,县长任馆长,修丕勋为教务长太极拳总教练。吴式太极拳从此在山东生机勃勃地传播开来。

  1957年的时候,修老师到我们村教拳。当时是一个人一月交一块钱学费。我跟着练了两天,回家和父母一说,父母说咱不学了,没那个条件。后来再练,我就站在旁边,不好意思跟着一起练了。可就这两三天的工夫,修老师对我印象很好,一是我认真学,二是我悟性高,一说就会。于是,就对我说,我不收你学费了,有时间就跟着练。我当时非常感动,练功更勤奋刻苦了。受恩师的影响,在我后来带弟子,传授武艺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从未收过学费,同其他学生一样,一视同仁,悉心传授武艺。在这些学生中,有不少弟子后来都小有成就,有的都在国外开武馆了。

  我和修老师学了两三个月就来到了哈尔滨。1961年,我应征入伍,1964年, 在部队因公负伤,休养了一年。1965年春节的时侯,我回老家去见修老师了。我见修老师就说,老师你还记得吗?那是1957年冬天的时候,我跟你学了几个月,你还没有收费,我当兵因公负伤,我还是想拜你为师,老师打量着我说,你跟我学拳没有问题。拜师收徒弟,我一般都不会收,因为身体好能传拳。从前你学是为了锻炼身体,谁都可以学。你在部队因公负伤了,对国家有功劳我还得收你。修老师当时任掖县政协委员,他不但武功好还爱国,看到我回家的时候带着军衔,穿着军装,欣然收我为徒。我磕了拜师头,从那时刻开始,修老师就跟我传授门里的武艺。

  从1965年开始,一直到老师过逝,每一年我都回山东老家学习太极功夫,系统地掌握了吴式传统太极拳架、擒拿、刀、剑、内功功法以及技击功夫。太极拳不像其他传统技艺,几乎是唯一将中国文化精髓,直接与身体上结合的艺术。朴实、神秘,又充满灵性。

  传统太极拳,称作“太极功”。太极拳传统套路被称作太极行功,也是气功中动功的一种。太极拳共三十七个式子,静练为站桩,动练为行功,打拳单操为打法,甚至推手都可作为双人健身按摩。伸筋骨,调经脉,养气血,提精神,符合天地阴阳之理,贯通益寿延年之法,是现代人告别亚健康,修复生命源动力,身心俱练的首善之选。我认真总结六十多年的练功实践与心得,从拳架中抽出几个核心势子,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编著科学养生健身功法——《吴式太极健身八势》。2008年赴香港参加国际武术节,经专家评审获“别具特色奖”,目前已正式出版发行。回想这六十余年的太极拳练拳生涯,以及所获得的成就,深深地感到,这一切都离不开修老师的无私传授和耐心教导。

  恩师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如在眼前,甚至常常一觉梦醒,热泪满巾……2015年5月,我携弟子韩华滨、龚岩,专程回山东莱州老家,在师弟修占(修丕勋之子)及其弟子陪同下,拜揖了王茂斋先师老宅,并到王茂斋先师和恩师修丕勋的墓前祭奠。曾经誉满京华的大师虽终归于尘土,但他们传承与发展的太极拳文化硕果,已经成为重要财富。而今,我和修占所代表的吴式太极拳传承,都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且广有传承, 未负师训。先师上天有灵,也当感欣慰吧。

  来源: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作者:战波

  责编:市政协研究室信息宣传处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