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载草木写春秋
市政协第38辑文史资料《传承-哈尔滨非遗纪事》(四)
我1972年高中毕业被分配到哈尔滨市工艺美术厂学徒,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眨眼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从学徒工到公司的董事长、技术总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秸剪贴”代表性传承人,在这座记录着麦秸画鼎盛时代的“工美大楼”里,我依然坚守在麦秸画的阵地上,宛如信念与手艺的守望者,在这里,我和我的麦秸画团队坚守着昔日的荣耀并续写着今天的辉煌。
听老艺人说20世纪50年代,集体化生产方式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在城市,工商业者、手工业者乃至个体工美艺人也被组织起来,生产资料和传统手艺同样集中起来,纷纷加入到各种名称的“合作社”里。哈尔滨也不例外,英励社就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草创时期的英励社,条件艰苦,车间简陋,组织起来的民间艺人,按照从长辈那里承继下来的传统手法,开始了哈尔滨麦秸画最初的创作。当时的 《天安门》《江上俱乐部》等作品,在我们的麦秸工美艺术展馆,依然能够看到。这些作品,采用传统的平贴手法,艺术表现和艺术形象都显得单调与稚嫩。但到后来的成熟期,哈尔滨麦秸画所呈现出的时代性和地域特征,已经有迹可循。
1965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偕夫人莫妮克公主,在刘少奇主席夫人王光美的陪同下,到当时的哈尔滨工艺美术厂参观。参访期间,王光美把一幅麦秸画《素艳》,作为国礼赠送客人,莫妮克公主非常喜欢这幅作品,当即表示,邀请中国艺人到柬埔寨传授麦秸技艺。1966年,麦秸画艺人张云秋应邀赴北京讲学,向阿富汗王子传授麦秸画制作技艺。1970年,艺人金桂兰、孙桂荣应邀到阿尔巴尼亚传授麦秸技艺,将麦秸艺术带到山鹰之国。1971 年,艺人赵福萍东渡日本,将麦秸技艺传播至扶桑之国。
2008年,哈尔滨市外事办公室将麦秸画作品《雄鸡报晓》《骏马》作为礼品赠予来访的伊拉克国家领导人。
2009年9月,哈尔滨对台湾首通航班,哈尔滨市台办以麦秸画《清香满人间》作为礼品送给了台湾方面。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我表演制作的《东北虎》受到时任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的赞赏。2014年,时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将麦秸画作品《东北虎》作为冰城的纪念品送给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2015年4月,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率领的交流考察团赴台,期间,王宪魁向台方赠送了麦秸工艺画纪念品,并由随行的我现场演示麦秸技艺。
2015年4月,我的徒弟高秋娟赴毛里求斯参加“唐人街美食文化节”文化交流活动,李立大使将麦秸画赠送给毛里求斯副总理,并有两幅麦秸工艺画成为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馆藏品……不可小觑的麦秸画,又何止是使者与名片的角色。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作为这座城市的外汇创收大户,麦秸画承接的外贸订单犹如雪片,以至于黄金时代的亲历者回忆当初,感慨不已。那时候,为了赶工,工艺美术厂所在的“美术大院”天天灯火通明,仅麦秸画工艺品一项,年创汇就达上千万元。这些荣耀和辉煌保存在大楼四层的一隅。
2013年,我带领我的团队建成了一座小型的麦秸画艺术展馆。展馆分作历史的回顾、时代的记忆和龙江的辉煌三个展区,用图片和不同时代的麦秸画作品,勾勒出麦秸画在哈尔滨的发展脉络,像一条上扬的曲线,嬗变的轨迹,记录着哈尔滨八代麦秸画艺人的传承与创新…… 小巧而精致的展馆,就像一座小型的麦秸画精品展,是我和我的团队,献给我们生命中的共同神祇的一簇虔敬而挚爱的花束。倘若走进哈尔滨友谊宫、银河宾馆和新巴黎宾馆,这些哈尔滨的著名宾馆,观摩大堂的墙壁上,装饰的大型壁画《万顷松江湿地》《兴安初雪》《百里生态长廊》,不要错以为是油画或者其他艺术品种,那些十几平方米或者几十平方米的作品,完全由麦秸拼贴而成:那些松花江畔络绎缤纷的草丛,密实的草丛里探头探脑,玩耍嬉戏的松鼠,以及江面上带着鹅黄的雏雁,游弋穿梭的雁群……立体而真实,几若身临其境。看到不起眼的麦秸,竟然拼出了这么大的阵仗,就会明白,麦秸画何以会入选非遗名录;更会懂得,麦秸画的明天何其远大而光明。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传统工艺美术,尤其是麦秸画这样依然坚持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种,由于人工费用高昂,人才流失,产品制作耗费工时,价格偏高,难以适应市场等诸种原因,遭遇整体性的市场衰退,麦秸工艺同样不能置身局外,阵阵寒意,把哈尔滨麦秸画带进了市场发展的瓶颈。
2000年,为了挽救濒于破产的原哈尔滨市工艺美术厂,我带领全体职工对原集体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使这个1956年建厂,曾拥有千余名职工的老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几年来,在麦秸画行业市场十分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带领员工坚持不懈努力,使企业得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成为我省工艺美术龙头企业,在全国麦秸画行业也居领先地位。
2006年,我设计制作的花卉作品《清香满人间》与博古作品《国泰民安》,双双夺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杰出手工艺徽章”奖。麦秸画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冰城口传心授,薪火相传,已至八代传人。工艺水平也从最初的简单拼贴,发展成为拥有平贴、半浮雕、圆雕乃至大型半浮雕壁画和多种表现手段的成熟工美品种,来自民间的麦秸手艺,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用精湛的艺术技巧把自身打造成一张哈尔滨精美的城市文化名片。
来源: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