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五)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五)

哈尔滨政协文史馆:把历史说给你听

  我主力部队和党政干部在东北迅速展开工作后,怎样实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即将东北建成巩固的根据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新课题。当时的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因而,对待这样一个新课题是有一个认识与实践过程的。

  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我党在东北的自卫战争

  当我军迅速进军东北之际,国民党蒋介石以海、陆、空三路加紧向东北运兵,与我争夺东北。美国对我东北,一是虎视眈眈的。对于这一点,苏联早有警惕,在中苏条约谈判时,斯大林向国民党代表提出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美国不得在东北驻一兵一卒”。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即苏联出兵东北的第二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美海军司令抢占我旅顺军港,由于苏联航降部队先期到达,美国阴谋才未能得逞。于是便又抢占我华北各重要港口。九月三十日,美海军陆战队一万八千余人在塘沽登陆。

  十月一日,美军三千人侵入天津。十月二日,美军一千四百余人侵入秦皇岛,并陆续侵入北平、唐山地区。十月十日,美军陆战队在青岛登陆。蒋介石就利用美国抢占的这些港口加紧向东北运兵。十月十五日,美飞机空运国民党九十四军一部到天津地区。十月下旬,美舰帮助国民党将十三军、五十二军由缅甸、昆明经南宁、广州海运北上,陆续在秦皇岛登陆。十月二十五日,国民党在美国的掩护下,开始向我山海关守军发起小规模的进攻。在敌人的进攻面前,开始党中央曾考虑采取控制东北,独占东北方针。

  十月十九日,中央提出“守住东北的大门,争取时间,以便开展全东北的工作”。十月二十三日,又提出过“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万一不成,亦造成对抗力量”,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对我山海关的进攻。山海关是我军在苏联红军的配合下,于八月三十日从日本侵略者的占领下解放出来的。山海关是通向东北的咽喉,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这里驻有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三个团、山东七师杨国夫率领的三个团,共计一万二千余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坚决进行了自卫还击,多次将敌人击退。

  十一月八日,杜聿明亲自指挥国民党原驻九龙的全美械机械化部队十三军和驻越南的半机械化的五十二军共五个师七万余人,向我山海关发动大规模进攻。这次敌人除正面进攻我山海关外,还进攻我山海关西南的沙河桥阵地。我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

  十一月十六日,在敌众我寡和敌人三面包围的不利形势下,我军主动撤出山海关,向绥中方面撤退。敌占山海关后,又于十九日占领绥中,后进占兴城、锦西和葫芦岛,直接威胁锦州,形势甚为严重。山海关失守前,中央曾一度设想执行内线作战方针,令杨国夫、李运昌两部坚守山海关、绥中线,节节抗击,消耗疲惫敌人,而令黄克诚、梁兴初两部从冷口、界岭口分路隐蔽开至锦州、锦西、兴城三角地区,处于内线,以逸待劳,补充枪弹,创造战场。俟敌进至绥中或兴城地区,疲劳和消耗至相当程度时,我再集中最大兵力,于最有利之时间、地点,由林彪或罗荣恒亲去指挥,实行反攻,在正面主力决战同时,从侧面切断敌军后路,分作几次战斗,最后全歼敌军,从战略上解决问题。根据中央的决定,林彪于十一月十九日去辽西前线指挥作战。

  山海关失守后,形势急剧变化。此时,国民党军队除已到达山海关前线的十三军、五十二军等部以外,蒋介石又命新六军廖耀湘部、新一军孙立人部、七十一军陈明仁部、六十军曾泽生部、九十三军卢睿泉部五个军的兵力,由美舰陆续运到秦皇岛登陆开赴东北作战。敌十三军、五十二军凭借其精良装备、炮空优势和初战锐气,长驱直入,向锦州急进。

  此时我山东一师梁兴初部和新四军三师黄克诚部已到达锦州以西地区。然而,我军远路新到,立足未稳,部队疲劳,械弹不足,又无根据地,正如当时黄克诚所说,部队目前遇到的是“七无”:无地方党组织,无群众组织,无政权,无后方,无粮食,无鞋袜、衣服等,士气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进行决战,歼灭进犯的强敌,是难以完成任务的。这时苏联由于外交上的困难,决意执行中苏条约,把东北各大城市和主要铁路干线移交给国民党政府,坚决要求我党我军退出这些地区。

  来源:《哈尔滨政协》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