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春秋】配合苏军 解放东北(四)
哈尔滨政协文史馆:把历史说给你听
1945年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这一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是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五个大国之一,是亚洲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不惜牺牲,长期奋战,抗击了日军的大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德国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西方战事结束后,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参加了对日作战,使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
9月,我出关部队站住了脚跟
党中央继电令冀热辽军区部队率先北上之后,8 月 20 日,又分电山东、平原、晋察冀各分局指出,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后,国民党反动派将力图与我争夺东北。我军除李运昌部已深入辽宁、热河两区外,决定再从山东调 2 个团,冀鲁豫调 1 个团,冀中调 1 个团,共 4 个团开赴东北,每团不得少于 1500 人,并限 10 日内准备完毕即行出发。9 月 10日再电山东、冀鲁豫、晋察冀分局,除原调 4 个团外,再抽出 10 个 1500 到2000 人的团开赴东北。同时从各区抽调近万名行政、教育、技术等干部组成干部团送往东北。中央这一决定,大大增强了我控制东北的力量。
苏军出兵东北后,8 月 14 日,苏联与国民党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一系列有关换文协定。其中《关于中苏此次共同对日作战、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三省后苏联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之协定》附录规定,苏联红军在战胜日本三个月之内,必须把主权交给国民党政府。我军进入沈阳并接管东北一些城市后,美、英等国纷纷指责苏军违反协定,允许中共接管东北,并在外交上不断对苏施加压力。国民党政府也再三要求苏军做好向国民党政府移交的一切准备。本来,美、英等国与苏联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战后美国杜鲁门政府野心很大,企图取代日本,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东北究竟控制在谁手里,成了当时国际、国内影响很大的敏感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苏军总司令马利诺夫斯基经请示苏共中央,决定派代表到延安与我党中央直接联系。9 月 14日,苏军上校卫斯别夫为代表,带一名中校翻译谢德明,在我军进驻沈阳的曾克林陪同下,乘一架苏军运输机从沈阳北陵机场起飞,直达延安,受到杨尚昆、伍修权的迎接。当天下午,曾克林向政治局作了详细汇报,并转递了周保中、冯仲云给中央的信。当时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以及朱德、任弼时、陈云、彭真、张闻天、彭德怀、李富春、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当时,中央正在研究战略方针和力争控制东北的对策,曾克林的直接汇报,为中央决策提供了参考。
9 月 14 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苏军代表,同他进行了谈判。苏军代表奉命转达苏方意见,冀、热、辽地区既然是我党抗日根据地,可考虑交给我军,但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须根据协定交给国民党。
9 月 19 日,党中央正式向全党发出“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指示”电,指出“目前我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打击敌伪,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地区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指示电明确规定“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们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以后的实践证明,党中央这一战略决断是极其正确的。
9 月前后,我出关部队在党中央和东北局的正确领导下,配合苏军解放了热河、辽宁全省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南部和西部,先后接管了山海关、锦州、沈阳、抚顺、鞍山、本溪、辽阳、营口、安东、通化、开原、铁岭、四平、昌图、齐齐哈尔、白城子、承德、赤峰、朝阳、北票、阜阳、梅河口、磐石、东丰、西丰等许多重要城市,很快打开了局面,站住了脚跟。
来源:《哈尔滨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