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保留“非转样本”
全国政协委员赵雨森呼吁以国家立法形式在我省设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
黑龙江是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地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连续几年两会,来自龙江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都曾呼吁,国家以立法形式在我省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2016年末,作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首开先河,将“依法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等内容写进《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今年两会期间,就“非转”等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
记者:我省将“非转种植”立法受到全国关注,您认为黑龙江在坚守什么?
赵雨森:现在仍没有正式、科学和权威的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食品产生负面作用。科学虽未有定论,但黑龙江出台这个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在我国保留非转基因的种植区。保护起来是一件好事,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能够比较的样本。另一方面,在这个问题还没有结论的时候,设立非转基因种植区,也可以增加全国百姓对龙江粮食的信任。
记者:有代表委员提到民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个别情况。您认为如何加强龙江对“非转”的监管?
赵雨森:关键在于对种源阶段的监管要下功夫。民间种植的情况可能是,种子是由农民私自弄来的,因为转基因作物可能有抗虫、抗杂草的能力。这些农民种转基因作物,也有可能“传染”周边的非转作物,因为植物的花粉会通过风媒传播、昆虫传播、动物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而最终的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用肉眼无法辨别。有的地方可能监管不到位,这就必须靠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并且靠群众等各方面的监督。
记者:我省“非转”立法一年多,今年全国两会关于这个话题,代表和委员们如何评价?
赵雨森:之前我们很多代表和委员都在呼吁。争取国家层面的立法,是希望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现在省内立法,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责任要更大一些。这次两会和其他代表委员交流,大家对这个事还是很认可的。他们认为,一方面树立了黑龙江“非转”的品牌;另一方面,大家认为我们为国家保留“非转样本”,这是有必要的。还有一点十分关键,就是国家规定转基因产品必须要有标识,我认为在国家和科学层面并未完全否定转基因产品的情况下,这一做法是为了保证让民众有知情权,从而确保民众对这类产品有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