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工作 献计民生热点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全会 提案选题参考提纲
一、经济建设类
1、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创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扎实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发展“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的建议。
2、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应用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3、关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汽车、民用航空、燃气轮机、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及3D打印等产业集群,持续推动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的建议。
4、关于突出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校园经济和寒地经济的建议。
5、围绕建设工业强市,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积极争创国家“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推动工业扩量升级的建议。
6、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突出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调结构增效益的建议。
7、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旅游、健康养生、文体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会展、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及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的建议。
8、关于促进旅游业创新升级,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时尚、体育健康、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把我市优势资源转化成发展的竞争力,创新服务供给、拉长消费链条,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9、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哈尔滨振兴的建议。
10、关于着力发展壮大非公经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拓宽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企改革重组的建议。
11、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园区建设、金融服务、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全方位开展与深圳对口合作的建议。
12、关于推进哈尔滨新区建设,突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的特点,加强对俄科技、文化合作,强化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功能的建议。
13、关于积极整合全市资源优势,加快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要素聚集,加快制定出台扶持哈尔滨新区发展差异化政策的建议。
14、关于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落实省“龙江丝路带”建设部署,申建哈尔滨自贸区、中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拓展欧美、日韩及拉美市场,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的建议。
二、科教文卫体类
1、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智能制造、特种作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技研发,推广以项目团队为主体,政府引导、校所参与、社会资本跟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方面的建议。
2、关于加强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注重培养、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大学大所的服务保障,突出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为我市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智力和人力资源支撑的建议。
3、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建议。
4、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督察力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积极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建议。
5、关于坚持文化兴市,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建议。
6、关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产业与创意时尚产业、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对俄文化、贸易创新发展,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建议。
7、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做好“健康扶贫”等方面建议。
8、关于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云医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打造“健康哈尔滨”的建议。
9、关于大力加强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和查处力度,打造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的建议。
10、关于繁荣发展我市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文化艺术节、“全民上冰雪”等群众性活动,打造社区百姓健身屋,丰富群众文体生活的建议。
三、城市管理、规划建设类
1、关于完善城市规划,加快老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品质特色和功能,补齐专项规划缺失和短板,推动“多规合一”,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建议。
2、关于加速城市建设,构建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交通便捷的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议。
3、关于强化城市管理,加大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力度,确保城市面貌和环境秩序实现更大改观的建议。
4、关于推进智慧城管云数据中心及配套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建议。
5、关于提高城市交通管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6、关于进一步加强与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建议。
7、关于深入推进美丽城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情况的建议。
8、关于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黑土区的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的建议。
9、关于加大我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议。
10、关于松花江和“三沟一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大力推进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巩固扩大松花江干流和城市内河治理成果的建议。
四、新农村建设类
1、关于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镇综合承载功能,实施产业强县工程,加快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能的建议。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3、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的建议。
4、关于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议。
5、关于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建议。
6、关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科技服务支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发展“互联网+营销”,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建议。
7、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的建议。
8、关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餐饮、休闲观光等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建议。
9、关于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我市品牌农业,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力的建议。
10、关于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议。
五、社会保障类
1、关于增进民生福祉,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市民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建议。
2、关于促进就业创业,完善扶持政策,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更多人力资源进入新领域、新业态,实现自主创业的建议。
3、关于多措并举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提升社区物业服务水平,保障百姓安居乐业的建议。
4、关于深化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培育规模化、连锁式养老机构,完善养老服务管理机制,推进医养结合,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建议。
5、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加快“健康哈尔滨”体制机制建设,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建议。
6、关于健全城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和社会事务管理等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的建议。
7、关于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施策,产业扶贫,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议。
8、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
六、党建、民主法制类
1、关于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建议。
2、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结合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流程再造,着力打造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3、关于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不断提升全市法治建设新水平和司法公信力的建议。
4、关于加强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建议。
5、关于优化诚信环境,加快构建以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为核心的城市信用体系的建议。
6、关于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建议。
7、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建议。